時間:2021-04-16 19:37來源:深圳市交通運輸局;通航圈綜合編 作者:中國通航
|
交通運輸在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中具有基礎性、先導性和戰略性功能。當前,深圳正在努力建設國際性綜合交通樞紐,構建現代化國際化一體化綜合交通運輸體系和高品質高效能高融合城市交通運行體系,為深圳加快現代化國際化創新型城市建設更好地發揮支撐帶動作用。“十四五”期間,深圳將緊緊抓住粵港澳大灣區、先行示范區、交通強國等多重政策疊加的發展機遇,對標全球最高最好最優最強,高質量建設具有全國先行示范意義的交通強國城市范例,助力深圳全面建成現代化國際化創新型城市。
深圳市綜合交通“十四五”規劃作為重點專項規劃,是未來五年全市綜合交通發展的總體部署和統籌安排,是編制交通專項規劃、確定重大項目、制訂建設計劃的基本依據,對優化綜合交通資源配置、促進綜合交通協調發展具有重要指導作用。
第一章 發展基礎
“十三五”期間,深圳交通發展注重補短板、增效率、促協調,在打造現代化國際化一體化綜合交通運輸體系和高品質高效能高融合城市交通運行體系工作中取得顯著成效,為我市加快建設現代化國際化創新型城市提供了堅實保障。
第一節 發展成就
深圳交通主動落實國家戰略部署,以推進交通基礎設施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積極謀劃區域交通協同發展格局,穩健推進品質交通體系建設,順利完成“十三五”規劃主要目標任務。
深圳國際性綜合交通樞紐建設進入快車道,建成世界級集裝箱樞紐港、國際航空樞紐、國家鐵路樞紐、國家公路主樞紐、國家物流樞紐,“五樞紐”體系建設共同引領形成面向國內國際輻射帶動的新格局。區域交通融合發展穩步推進,初步形成涵蓋城際鐵路、高快速路、水上客運、通用航空、口岸等多方式的區域交通網絡。以民生需求為導向,大力發展綠色交通。加大交通擁堵、停車等治理力度,全市交通運行水平保持平穩。借助科技創新,提升交通治理效能。
第二節 存在不足
國際環境日趨復雜,新冠肺炎疫情在全球傳播,推動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加速演進。應對外部不穩定性不確定性挑戰,深圳交通樞紐與通道仍存在輻射能級偏低、高端資源要素配置能力弱等發展短板,難以高效落實國家戰略要求,支撐面向國內國際資源要素便捷流通的需要。受制于建設時序、跨市協調對話機制、建設運營利益分享模式等條件約束,深圳面向城市群、都市圈的區域交通聯系仍依托于傳統路網主導模式,尚未比肩國際一流城市群、都市圈,形成以集約化的鐵路為主導、多種交通方式協同發展的區域出行結構。深圳作為全球超高密度超大城市,交通發展仍存在碳排放貢獻度高、方式結構不集約等短板,亟需探索超大城市交通精細化治理新路徑。城市交通服務存在跨方式銜接不暢、品質化設計不足、全流程體驗不佳等發展短板,距離人民對于美好生活的向往仍存在差距。
第三節 發展形勢
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成為戰略方向,要求深圳交通發揮先行作用,構建暢通“雙循環”的戰略樞紐。我國全面啟動從交通大國邁向交通強國的新征程。深圳作為第一批交通強國試點單位、粵港澳大灣區核心引擎城市,需要聯合周邊城市發揮極點帶動作用,通過積極開展交通領域的體制、機制、模式創新,實現交通運輸高質量發展,有力支撐深圳建設競爭力、創新力、影響力卓著的全球標桿城市。
“十四五”期間,深圳交通將進入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建設深化期,應以提高人民出行幸福感和獲得感成為現階段城市發展和交通發展的服務導向,全面促進城市高質量發展、加強公共服務均等化,提升人民出行的幸福感和獲得感。深圳綜合交通體系發展應積極在新基建領域先行先試,從基礎設施、能源結構、裝備工具、交通治理等層面提出有效策略,積極搶占發展資源,不斷豐富數字經濟在交通領域的應用場景,全面推動綜合交通運輸與服務提質增效。
第二章 指導思想和發展目標
第一節 指導思想
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深入貫徹黨的十九大和十九屆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會和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精神,落實習近平總書記出席深圳經濟特區建立四十周年慶祝大會和視察廣東、深圳重要講話精神,搶抓建設粵港澳大灣區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先行示范區“雙區驅動”重大機遇,牢牢把握交通“先行官”定位,以人民滿意為發展思想,以推動高質量發展為主線,深化推動供給側結構性改革,著力提升循環效益、完善交通網絡格局、促進創新驅動發展、優化治理體系與能力,全面建成安全、便捷、高效、綠色、經濟的綜合立體交通網絡,引領城市高質量發展,為深圳建設競爭力、創新力、影響力卓著的全球標桿城市提供有力支撐。
第二節 發展目標
到2025年,建成“暢達國內國際、引領灣區協同、體系融合有序、服務低碳滿意”的交通強國城市范例,初步構建融合深莞惠、連通大灣區、服務全國、輻射亞太、面向世界的國際性綜合交通樞紐,基本形成體系完備、綠色智能、一體暢聯、服務品質的現代化交通服務體系,為深圳全面建成現代化國際化創新型城市提供更加卓越的交通保障。
第三節 發展愿景
到2035年,率先建成高效率、高品質、低排放、低死亡的綜合交通運輸體系,打造基礎設施智慧化、客貨運輸共享化、治理模式現代化、出行服務品質化的未來交通新范式,實現人享其行、貨優其流、暢通全球,成為全球交通運輸創新引領者,助力競爭力、創新力、影響力卓著的全球標桿城市建設。
第三章 打造暢通雙循環的全球交通戰略樞紐
應對“雙循環”新發展格局要求,精細化提升機場、港口、鐵路、公路等對外基礎設施服務能力和服務水平,構建具有全球競爭力、代表國際智慧化與綠色化發展前沿水平的國際性綜合樞紐,暢通國內國際要素循環流通網絡,促進國內國際運輸市場規則和標準有機相容。
第一節 打造高品質創新型國際航空樞紐
率先打造集“平安、綠色、智慧、人文”為一體先行示范的四型機場標桿,樹立民航高質量發展深圳樣本。聚焦智慧引領,推進機場智能化基礎設施布局,推進數據共享與協同,推動深圳機場信息化二期、三期建設。融入新基建,積極利用“5G+云大物智移”技術,構建數字化的采集體系、網絡化的傳輸體系和智能化的應用體系,打造5G+智慧機場。
持續推動基礎設施建設,形成與國際樞紐功能適配的設施能力保障。完成衛星廳、第三跑道工程,加快推動T4航站樓、ABD航站樓、北貨運區等客貨基礎設施建設。增強國際保障能力,提供功能完備的中轉服務設施,升級跨境快郵集散中心。積極開展航行新技術應用,提高多跑道協同運行保障能力。優化客貨流組織和服務流程,提升陸側交通疏解能力。
謀劃多機場發展格局,共建世界級機場群。強化與惠州機場戰略協同,推動惠州機場建設大灣區東部干線機場,完善深圳與惠州機場的交通聯系,切實發揮深圳第二機場作用。加快南頭直升機場遷建,推動馬巒山通航綜合體規劃建設,完善區域通用機場布局。進一步研究探索區域機場群提質擴容發展條件。推動大灣區空域管理體制機制改革,探索在深圳設立大灣區聯合管制中心,推進大灣區機場群層面信息共享和協同管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