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國民航報 記者劉九陽 報道:今年5月6日,湖南省專項低空目視航圖在中國民航通用航空信息平臺正式上線。這是國內首個省域專項低空目視航圖,也是對2019年發布的首張數字化全國目視航圖的進一步補充。
當前數字化低空目視飛行航圖,基于互聯網,面向社會大眾,從根本上改變了通航以往的運行方式。3年來,目視航圖的數據不斷更新和完善,得到了廣大通航用戶的認可和好評,已成為低空目視飛行必不可少的航空情報來源。

截至目前,中國民航通用航空信息服務平臺已完成全國322個通用機場(不包含軍用及軍民合用機場)的機場細則資料制作,并發布《全國通用機場航空情報資料匯編》。注冊用戶數達5340個,其中機構用戶230個,涵蓋通航機場、通航公司、空管情報機構及個人用戶。
從無到有 全國首張低空目視航圖
1927年,飛行員查爾斯·林白孤身飛越大西洋時在海上遇到了暴風雨,羅盤失靈。大雨傾盆中駕機20個小時后,他終于發現一艘漁船并超低空靠了過去,用盡力氣大喊:“愛爾蘭在哪里?”
最終林白歷經33.5個小時成功飛越5810公里,創造了人類史上首次不著陸飛越大西洋的飛行紀錄。此行極大地刺激了航空業的發展,也讓航圖成了飛行的必要選項。目視飛行航圖是低空飛行的“保護傘”和“指南針”。通過目視航圖,通航飛行員可以了解飛行所需的基礎信息,如山脈、河流、湖泊、公路、鐵路等基礎地理信息,人工障礙物、人工建筑物、礦區等低空目視飛行人文地物要素,以及目視飛行空域和航線、限制性空域、機場等航空要素。
目前,目視航圖在國際上已被大量運用,美國、德國、澳大利亞等國早已建立起一套面向全國的、信息化、公開化的體系,所有空域用戶包括個人都可以方便地通過網站、電話來申報飛行計劃、獲取航圖和氣象等信息。其中,美國目視航圖的制作距今已有80多年歷史,完備的低空目視航圖促進了其通航產業的發展。
我國通航業界對于目視航圖的呼吁早在2003年《通用航空飛行管理條例》生效后就已經開始。由于沒有低空目視航圖,我國通航公司以往在執行低空飛行任務時需要自行勘查現場繪制目視作業圖,既增加了公司運營成本,又因繪制人員水平參差不齊,容易出現誤差和漏項,在低空飛行時誤入禁飛區、限制區,或與其他航空器發生沖突,影響航空安全。近年來搶險救災、航空醫療救援、低空物流運輸等低空飛行需求的持續增長,對我國低空飛行服務保障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
2016年,國務院辦公廳出臺《關于促進通用航空業發展的指導意見》,明確要求“完善基礎性航空情報資料體系,制定并發布目視飛行航空圖”。目視航圖的編制工作自此走上正軌。
2018年1月,民航局正式發布了《民用航空目視航空圖(1∶500000)及目視終端區圖(1∶250000)編繪規范》,為全行業明確了參考標準。2018年初開始,民航局空管局對華北、東北、華東、中南、西南、西北6個地區通用機場、通航企業及通航飛行服務站開展調研……
歷經多年努力,2019年12月26日,中國民航通用航空信息服務平臺正式上線,并同時發布了首張全國目視飛行航圖。從這一天起,通航信息服務平臺向廣大用戶無償提供通航情報產品和配套服務,有效填補了低空飛行服務保障領域的空白,實現了目視飛行航圖從無到有、從有到全的歷史性蛻變。目視航圖的發布,也標志著我國向低空空域開放、向歐美等通航成熟市場看齊邁出了重要一步,是通航發展史上的里程碑。

空中“高德地圖”有多重要?
現代飛行員的一項基本訓練,就是要做到:“腦中有個活地圖”(飛行航圖)。“以前在航前準備時,只能把相關資料記在腦中,飛行中根本沒有時間翻看資料。”首航直升機飛行員張冬杰對記者說道,“對于通航飛行作業,目視航圖必不可少。如果時間緊任務重,在天氣能見度不高的情況下作業,絕大多數山林間的高壓線、通信線等障礙物都沒有反光球等明顯的標識,會對飛行造成不可估量的影響。”
而數字化的目視航圖能實現實時查閱功能,將航空信息與地理信息數據深度融合,使用更加方便快捷。因此,民航局空管局在目視航圖的制作初期,就確定了航圖要素數字化、產品發布網絡化、數據信息集約化、使用方式便捷化的方向。
“通航企業及飛行員在使用后反映很好,確實解決了實際運行的問題,尤其是航前資料準備。目前也收到了很多用戶的反饋,涉及業務流程、功能調整與完善、后期發展建議等,我們都進行了認真核實、歸納和改善。”負責通航信息平臺建設和運行的民航數據通信有限責任公司空中交通服務事業部總經理許有臣說道。
作為全國首個開展低空空域協同管理的試點省份,四川也制作了試點空域內的目視飛行航圖。據四川省低空空域協同管理改革試點相關工作負責人介紹,自2018年12月至2022年6月底,6600余平方公里的試點空域內累計飛行385378架次、114606小時。在有人機和無人機同場融合運行的前提下,運行4年,未發生空域運行導致的飛行安全事件。
目前,四川在目視飛行航圖GIS系統中增加了立體3D地圖,實現了一種類似高德地圖一樣的“沉浸式導航”模式,航線規劃更加一目了然。
飛行員和地面運控人員可以從三維角度,更直觀、清楚地看到規劃航線周邊地形的起伏和高程,有利于飛行員更加詳細掌握飛行范圍的地形狀況,避免飛行事故的發生;同時還增加了飛行航線全程海拔高度折線剖面圖,讓運控人員在規劃航線時更清楚、快捷地知道航線高度,有效避免飛行時超出空域范圍,防止飛行沖突;另外,四川還利用手機App實現了飛行動態實時追蹤——除了地面可以查看空中飛行動態,飛行員在手機App中可以查看飛機周邊其他飛機的飛行動態,使飛行過程多了一雙千里眼,為飛行安全增添了一份保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