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1月25日至27日,2022中國航空產業大會在南昌成功召開。中國航空學會理事長林左鳴、名譽理事長劉高倬,中國工程院院士劉大響、黃伯云、馮培德、甘曉華、楊華勇、吳光輝,中國科學院院士閆楚良,中國商飛公司型號總師、ARJ21飛機型號總設計師陳勇,俄羅斯國家工程院院士畢思文、錢征華應邀出席。國內航空領域相關高等院校、科研院所、企業、投融資機構等方面的專家學者、行業精英、企業名流共400余人齊聚中國航空工業搖籃、英雄城南昌,共同探討航空產業高質量發展的時代話題。

(林左鳴,中國航空學會理事長。北京航空航天大學管理學博士,研究員級高級工程師。連續多年入選《財富》中國最具影響力的50位商界領袖排行榜。2013年獲得CCTV中國經濟年度人物獎,2015年入圍CCTV中國十大經濟年度人物獎。)
中經網:林理事長您好,近些年各種航空大會的影響力越來越大,包括這次的航空產業大會,我還參加過湖南通航產業博覽會,珠海的中國航展,它們各自有什么特點您能給介紹一下嗎?這些大會召開的目的和意義又是什么呢?
林左鳴:本屆航空產業大會得到了江西省人民政府、南昌市人民政府的鼎力支持。近年來江西省委省政府統籌規劃,全面發力,組建航空產業科技創新聯合體,實施全省航空“產業鏈鏈長制”,從7個方面推進航空產業高質量跨越式發展,收到很好效果。可以說,江西省是貫徹習總書記關于“在航空產業這個‘賽道’上蓄力爭先”重要指示精神的楷模典范。
湖南通航博覽會是國內通航領域舉辦的首個專業展會,也是國內通航領域規模最大的專業展會。不久前召開的珠海航展,展示了我國許多的先進裝備,軍機的20系列,民機的C919,AG600M等國之重器讓大家眼前一亮,充分展示了中國制造的高度和水平,展示了中國的大國魅力。
可以說,近年來航空方面的大會有個共同的特點,就是共謀中國航空產業的發展,而這其中通航產業更是異軍突起,脫穎而出。
人類的發展歷史,必然要經歷三個重要階段:奔馳在廣袤的原野,遨游于無垠的海洋,飛翔上深邃的藍天。因此,中華民族要實現偉大復興,必然要努力成為裝在輪子上的國家、成為揚起風帆的國家、最后成為插上翅膀的國家,這是我們這一代中國人的偉大歷史使命。
我們要怎樣成為航空強國和大國,可能還要從更深、更廣的角度去看待。從尖端科技,產業基礎等制造領域看,我們不想與世界發達國家存在代差,這方面我們正在努力迎頭趕上。但從廣度上來看,我們航空大國的道路上還面臨著最重要的一道門檻——群眾性通用航空的普及。
通用航空,被譽為人類第四次交通革命,也是踏入航空時代之梯,它蘊育著“萬億藍海”,推動我國通航產業的高質量發展,這是我們國家未來航空發展的新趨勢。
中經網:幾個月前,麥肯錫公司發表了一篇關于航空創新領域的融資情況的報道,對包括可持續航空、超音速飛機、eVTOL和無人機等領域的近期融資情況進行了匯總歸納和簡單分析,并提出了對發展和融資預期的觀點。據稱,航空創新領域已經獲得150億美元投資。結合國際航空領域的發展,您對我國的通航發展有何看法,這對我們來說有什么影響?
林左鳴:通用航空創新,目前全球都聚焦在eVTOL(電動多旋翼垂直起降飛機)之上,也有人把這種飛行器稱之為“飛行汽車”。毫無疑問,這是全世界的一個新的產業風口,它的到來將使人類從“汽車時代”走向“通用飛機時代”。所謂的“時代”,必須是在大眾中普及,必須能進入家庭消費。
從個性化交通的角度來看,在人類歷史上,實際上有過人力或畜力車輛的時代,再來就是“汽車時代”。下一個時代,應該就是“通用飛機時代”。當然從更宏觀的交通視角來看,人類有過航海時代、鐵路時代、公路時代、航空時代。但這些都不如“汽車時代”那樣,幾乎涉及到發達社會的所有家庭。實際上,今天在世界上是不是發達國家,標準就是有沒有進入汽車時代。再過二十年,很可能未能進入“通用飛機時代”,就是欠發達國家。而能讓一個社會進入“通用飛機時代”的個性化交通工具,現在基本上就聚焦在eVTOL之上了。而且這個趨勢,估計不會有顛覆性的改變。
eVTOL的產業發展,將帶動新能源、新材料、人工智能等新興產業迅速發展,將給全世界的經濟發展注入難以準確估量的新活力。因此,我們必須高度重視,著重推動以下的改革發展:一是加快低空空域管理改革;二是加快低空通航基礎設施建設;三加快培育全民航空意識;四是加快培育通航新應用場景;五是加快發展通用飛機產業。
中經網:近些年來尤其是疫情影響下,雙11民眾在各電商平臺痛快“剁手”購物的背后是快遞物流業務量大幅增加,貨車司機群體因疲勞駕駛出現事故率加大,且據報道,這些年因跑長途司機身體問題加大,造成的貨運司機流失問題也很突出,這對物流經濟的發展也有一定的影響,您怎樣看待這樣的問題?
林左鳴:因“雙十一”物流窘境的報道,我也看到了。物流作為實體產業鏈的紐帶,涉及到所有實體商品的原材料開采、采購、生產、加工等環節的連接,換句話說,現代物流體系就像一個國家產業的動脈血管,深入連接到國民生活的每一個細胞。如果整個物流體系的效率能夠更快,那么整個社會的運行速度也會更快、效率更高;如果產業前端的物流出了問題,那么后端的千行百業都將受到影響。如何進一步發展我國的物流實力,一些人提出了新的觀點和看法,對解決物流的問題,擺脫了以往的思維定勢,提出了“天地一體系統”的概念,確實令人耳目一新,十分振奮。
我國物流運輸的發展,要從根本上解決問題,只能放開低空的空域,大力發展通用航空才有可能做到。開放低空空域,主要指3000米以下的空域,可以發展有人通用運輸飛機和無人運輸飛機。如果把這個實現立體交通的低空空域開放了,那么中國的物流容量就可以達到幾何級數的增長。
實際上我國的地理形態,就意味著地面物流運輸和交通是非常脆弱的,如果發生大規模戰爭或者重大自然災害,對于我國這樣一個大部分地區多山、多河流的地方,只要道路體系中的橋梁、隧道等被破壞,基本上交通運輸就得癱瘓。
汶川大地震時我去了災區,那個時候就是本來很好的公路,瞬間就癱瘓了,在那種情況下,只有通用航空才能得以保障,居安思危,這在我國的交通運輸中真沒做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