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2-12-03 17:31來源:王文慧 通航圈 作者:通用航空
|
在中國這樣的地方,人口過度集中在胡煥庸線以東的平原地區,百分之八九十的人口都聚集到東面,但是我們國家還有廣袤的國土,人口卻很稀少。人口稀少的重要原因,一定是交通落后造成的。中國的公路和鐵路建設水平在世界上已是登峰造極的,我們很多山區公路隧道的建設都成工藝品了,水平很高,但是成本也很大,其實也是無奈之舉。如果我們把通用航空發展起來,這些問題將迎刃而解,根本不需要修那么復雜的高速公路,也不需要用盾構機打那么多涵洞來修高鐵和公路,通用航空發展就足以解決這些個問題。 所以從這個方面來說,我們如果真正地把通用航空發展起來,那么對整個交通運輸,尤其物流運輸領域,是可以解決很大問題的。 具體到一些應用場景,比如中國沿海,網箱養魚是世界之最。網箱養的魚,捕撈后的運輸都靠船只運到很遠的海岸碼頭上,因為在海岸線上,碼頭不能到處建,所以一般都走斜線運輸到很遠的碼頭上,再由汽車接駁轉運到消費場所。 但如果是通用航空,eVTOL這類通用飛機可以直接飛到網箱養殖區的垂直起降點,空中垂直起運捕撈上來的魚,直接運到消費場所,這個效率是現有的運輸方式沒法比擬的。 在高速公路上,我們可以看到很多運輸車輛,其使用效率都不高。因為,只要上高速公路,至少是兩噸半以上的車,但實際上往往有些車只裝了幾百公斤的貨物,從一個城市到另一個城市,通過高速公路運輸少量急需貨物的效率是很低的。 但是通用航空就不一樣了,它往往可以大大提高效率,其運輸投遞成本甚至比汽車運輸更具經濟性。目前在研的載重噸級的通用飛機,可將噸公里/小時的物流成本控制在5元左右,有望成為國內低空物流配送的骨干機型。 所以通用航空的大發展,很可能引發中國物流運輸的一場革命。這場革命的意義十分深遠,可以讓中國的經濟運行體量呈幾何級數地提升。并且大家將會發現,一但運輸量大了以后,飛機運輸的成本可能更低。 所以我們感覺通用航空的發展,特別是在物流方面的應用,將是我國今后經濟發展中的一場巨大的革命之“火”。 中經網:照您這么一講,應用的場景這么多,首先人的因素就會熱起來,會駕駛通用飛機的飛行員的需求就會加大了。 林左鳴:是的。要著眼“旺起來”,大力抓好通航人才教育培訓。人才是通用航空發展的關鍵。不管是造飛機、開飛機、修飛機的,還是指揮飛機、保障飛機的,都需要經過專門培訓,要有相應的資質證照,這是一個完整的體系,也是一個很大的市場。 美國有為數眾多的民間飛行組織、通用飛機和私人飛行員。美國1992年開始實施的“雛鷹計劃(Young Eagles)”,專門安排8至17歲的孩子學習航空知識,體驗真實飛行。到2003年,年滿17歲的飛行體驗者2%拿到了駕照,為美國“天之驕子”儲備了大量人才,使得美國成為世界上航空最為發達,資本最為雄厚的國家。 我們要成為航空大國,群眾的基礎是離不開的,通過通航的市場化行為,激發廣大民眾對于航空的熱愛,為我們航空事業的發展奠定堅實的群眾基礎。 中經網:在您的描繪下,我們看到了一個蓬勃的、全新的支柱產業的崛起,這對中國的經濟來說有什么重要的意義呢? 林左鳴:通航的發展會是一個高“維度的提升”,形成“四位一體”全產業鏈生態。 中國古代物流最有效的交通是利用水路運輸。我們中華民族有沿水而棲居的歷史習慣,很多城市都沿著河流而建,這樣不但可以有水用,很重要的原因是因為通過河流,可以方便地獲得交通運輸能力。但是這種靠河流運輸,以及早期靠一條鐵路運輸,都是一維線性的,它能承載的經濟體量是有限的,只能滿足人們最基本的生活。 人類通過運輸使得經濟體量再次提高是汽車出現以后的事。汽車的出現,使原來簡單地走馬車的馬路就變成了公路,形成了公路網絡,這就把原來一維線性的交通,變成了二維平面網絡化的交通。這個時候的經濟體量就大大提高了。 我們知道經濟的發展,主要表現為三個流量:第一是人流量,第二是物流量,第三是信息流量。所有的經濟活動都由這三個流量構成,交通解決了這三個流量中最重要的兩個——人流量和物流量。 經濟體量要再進一步增加的話,交通運輸肯定就要從一維線性到二維平面之后,再上升一步,即到三維立體。交通運輸到三維立體的時候,經濟體量就更大,它能承載的整個經濟活動就更多,其價值量也就更大,三維立體的交通運輸就是要往空中發展,就要把通用航空尤其是低空通航迅速發展起來。 所以今后通航的發展,對物流發展的意義是非常大的,這無疑是一次前所未有的物流運輸巨變,這場巨變式的革命,還會促使建立三維立體交通成為現實,使得我國經濟體量的發展,在今后呈現幾何級數的巨變成為可能。 總而言之,發展通用航空產業,重在形成“四位一體”的生態系統:即以機場建設為主體的基礎設施生態,以航空制造為主體的創新產業生態,以飛行證照培訓為主體的教育培訓生態,以科普體驗為主體的通航文化生態,這四種生態共同構成通航業繁榮發展的生態系統。 作為國家戰略性新興產業,通用航空將深刻改變人們的生產生活方式,會釋放出巨大產業潛能和消費空間,提升國家科技自立自強水平,推進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 中經網:聽您的縱論,我對未來的經濟發展有了非常大的信心。 林左鳴:是的,通用航空和低空經濟發展是我國未來經濟發展最具活力的領域之一。我們觀察中國經濟,不能只看一時。搞好中國經濟,在認真做觀察之后,就得針對薄弱環節積極出手。 現在的薄弱環節,一是消費、二是投資、三是創新、四是就業。應該說薄弱環節不少,這些問題不逐一解決,經濟復蘇就面臨著困難和挑戰。消費要升級,升級的消費,才能帶動生產力發展。投資要全面,不但國有資本要積極投資,民間資金也要積極參與,這樣才能有活力。創新要以市場為取向,沒有以市場取向所支撐的創新活動,往往是難以成功的。就業要充分和靈活,這就要求不拘一格,不論是晚上擺地攤、居間做中介、還是用通用飛機“跑單幫”,都是好就業,都不應該歧視人家。不能認為只有進工廠才是就業,體力勞動的工人,最終都會被機器人取代;要明白非納稅人多了,不只是社會進步的表現,只有納稅人越多,社會才可能越公平進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