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1-04-15 12:49來源:通航信息 作者:中國通航
|
![]() 中國民航局運輸司通航處副處長 徐 勐
貫徹新發展理念 構建新發展格局
開啟“十四五”通用航空高質量發展新征程
《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2035年遠景目標綱要》正式發布,對“十四五”時期我國的經濟社會發展,作出了系統謀劃和戰略部署,其中明確提出“積極發展通用航空”。在構建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的背景下,通用航空可以在服務國家戰略、轉變經濟發展方式、滿足人民需求、拓展新興業態方面提供有力支持,發揮更大的作用,這更加堅定了我們發展好通航的信心和決心。
一、堅持改革創新,著力完善治理體系,“十三五”期間通航發展成績顯著。
通用航空與運輸航空為民航業發展的“兩翼”,也是綜合交通運輸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2016年5月,國務院辦公廳頒布了《關于促進通用航空業發展的指導意見》,為新時期通用航空發展指明了方向。通用航空業被確定為國家戰略性新興產業,迎來了難得的發展機遇。各地、各方面參與、支持發展通航的熱情非常高漲,把發展通用航空作為調整經濟結構、轉變發展方式的重要抓手。“十三五”期間,民航局高度重視通航產業發展,深入貫徹落實國辦《指導意見》,致力于為通航發展創造良好政策環境,行業治理成效顯著,開創了我國通用航空發展的新局面。
(一)通用航空“放管服”改革成效凸顯
一是監管法規更加適用。民航局積極推進通用航空法規體系建設,全面梳理民航法律、法規、規章中不符合通用航空特點、不利于通用航空發展的規定,重構通航法規體系。從通用航空發展特點和規律出發,對公共運輸航空與通用航空、經營性與自用性通用航空、載客類與非載客類飛行活動實施分類管理。二是監管范圍更加精簡。通過取消通用機場建設審批要求,簡化航空器適航年檢程序,降低運動駕駛員、私用駕駛員體檢標準,放寬短途運輸企業直接面向旅客銷售客票的限制等多項舉措,有效降低了通用航空“飛起來”的制度性成本。三是監管實施更加精準。開展通用航空監管模式調整試點,初步建立了專門的通用航空監管事項庫,實施了通用航空監管事項符合性判斷標準,明確適用“雙隨機”檢查的范圍,讓監管的指向、內容、力度、邊界更加清晰。四是監管服務更加貼心。為執行搶險救災任務的通用航空器改裝,開通了適航審定“綠色通道”;整合通用航空行業統計渠道,減輕企業多頭報送的負擔;以《通用航空管理“意見箱”》為平臺構建業內監督機制,暢通對行業過度監管問題的反饋渠道,累計答復涉及規章適用、運行監管等各類問題、建議600多條;通航專項補貼力度持續加大,“十三五”期間累計發放通航補貼超過19億元。
(二)通用航空運營保障體系日趨完善
一是空管服務保障水平明顯提高。印發《低空飛行服務保障體系建設總體方案》,有序推進全國低空飛行服務保障體系建設;發布全國低空目視航圖和《全國通用機場航空情報資料匯編》;全面推進ADS-B實施及低空空域監視技術應用。二是機場服務保障水平明顯提高。持續推進通用機場分類管理,通用機場數量大幅增加;加強運輸機場保障通用航空飛行活動,明確了地面保障服務內容、價格收費標準、空管指揮、安保查驗等相關要求;啟用“運輸機場保障通用航空飛行活動投訴平臺”,暢通投訴受理渠道。三是航油服務保障水平明顯提高。中航油發布《通用航空事業發展戰略規劃綱要》,全面推進通用航空供油網絡建設。
(三)通用航空服務能力顯著提升
一是服務國家戰略日見成效。深入推進港澳地區直升機跨境運輸試點。努力解決政策瓶頸,實現短途運輸常態化,助力大灣區國家戰略的實施。加強適航審定國際合作,向境外航校頒發141部訓練機構認可證書,助力“一帶一路”戰略和對外開放大局。二是服務經濟發展作用突出。以市場需求為導向,引導國產民機制造業加快發展。西銳、小鷹500、運12、阿若拉等國產飛機得到廣泛使用,銳翔電動飛機填補了國內新能源飛機的空白。以消費需求為導向,引導新業態加快發展。批準相關企業在陜西全境、江西贛州、四川甘孜和浙江杭州等地開展多種應用場景的無人機物流配送應用試點,探索多場景下提升物流“最后一公里”效率,有力助推當地經濟社會發展。以人民生活需求為導向,引導面向大眾的消費類項目加快發展?罩杏斡[、跳傘飛行服務、私照培訓等項目保持加速發展態勢。各地興建通用航空產業園、通航小鎮,舉辦通用航空會展、飛行表演的積極性高漲,見證了通用航空熱度不減。三是服務社會發展效果明顯。在基本航空服務領域,目前,內蒙古、云南、青海等近20個省份已開通50多條短途運輸航線,年運送旅客超過5.5萬人次。在搶險救災領域,多家通用航空企業積極參與森林草原防火等搶險救災工作,在保護人民生命安全和國家自然資源等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同時,我們也可以看到,在新冠肺炎疫情期間,通航企業勇擔社會責任,主動投身于疫情防控工作,在緊急運送醫療物資、開展航空噴灑、消毒滅殺和空中巡查作業等方面做出了積極貢獻。
(四)通用航空協同發展成效顯著
一是部委協同成果豐碩。會同國家發改委體育總局等相關部委開展了產業示范推廣、飛行營地等項目試點,41項示范推廣項目、26個產業綜合示范區項目有序推進,新昌、建德和荊門等通航小鎮初具規模。與國家衛健委聯合開展航空醫療救護試點,多家通用航空企業與醫療機構簽約,開展航空醫療救護合作,累計救助病患傷員逾千人。二是局省共建機制優勢初顯。民航局與江西省政府共同成立江西適航審定中心,給“初教六”飛機頒發適航證,切實服務江西省航空工業發展。三是協同共治初見成效。扎實推進四川省低空空域綜合管理改革試點,積極推進黑龍江通用航空飛行服務站建設,為多家通航企業和通用機場提供保障服務。
應該說,民航局在開展上述各項工作過程中,得到了國家各部委、各地方政府和軍方的大力支持,得到了各相關企業、各方投資主體的積極響應,得到了相關領域專家學者的建言獻策。在大家的支持下,“十三五”期間,我國通用航空業呈現出傳統業務持續增長,新業態快速發展的喜人局面。通航累計飛行457.6萬小時,年均增長13.7%,高出運輸航空2.7個百分點。截至今年一季度,我國傳統通用航空企業538家,運營航空器3131架,與十三五初期相比增長約30%,短途運輸航線增長4倍以上,空中游覽、跳傘等娛樂飛行項目大幅增長13倍以上,無人機新業態迅猛發展,網上注冊開展通航作業的無人機企業超過1萬家,商用無人機接近14萬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