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1-04-14 20:36來源:通航信息 作者:中國通航
|
4月10日,以“新階段、新理念、新格局、再出發”為主題的第三屆中國智慧通航發展高峰論壇在北京舉行。來自通航領域的100多位專家、學者、企業負責人及嘉賓圍繞國家當前有關通航發展重要政策、低空經濟開發、北斗導航應用、智慧通航建設、“十四五”通航產業體系建設與發展、通用航空區域協調發展、航空應急救援創新發展、5G網聯無人機應用與發展、中大型無人機發展、共享經濟與通航發展等內容進行了研討和交流。現選登部分演講內容,供大家參考。
2020年6月,空管委辦公室依托國家發展改革委國際合作中心,設立了國家低空經濟融合創新研究中心。在第三屆智慧通航大會上,國際合作中心副主任常皓、國家低空經濟融合創新研究中心主任敖萬忠應邀到會,常皓副主任發表了題為《把握機遇 融合創新 推動低空經濟高質量發展》的講話。
![]() 國家發展改革委國際合作中心副主任 常 皓
大家都知道,就在前幾天,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國務院副總理、中央空中交通管理委員會主任韓正調研民航局空管局運行管理中心、航空氣象中心、航行情報服務中心,并做出了重要指示。這是中央空中交通管理委員會在公開報道中首次亮相,我們注意到了3個鮮明的變化,一是機構負責人由中央政治局常委兼任;二是從原來的“國家空中交通管制委員會”上升為“中央空中交通管理委員會”,“國家”變為“中央”;三是由“管制”變為“管理”。這3個變化彰顯了黨中央對空中交通管理工作的高度重視。
此外,今年2月份,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國家綜合立體交通網規劃綱要》。綱要提出“發展交通運輸平臺經濟、樞紐經濟、通道經濟、低空經濟”。這是“低空經濟”概念首次寫入國家規劃,具有標志性意義。其實,在近兩年空管委辦公室對湖南、江西、安徽等省的改革試點任務中,都把促進低空經濟發展作為改革的主要目標。
為了進一步加強空管改革與低空經濟發展問題研究,從社會經濟建設、國防建設和空管行業發展角度出發,去年6月份,空管委辦公室依托國家發展改革委國際合作中心,設立了國家低空經濟融合創新研究中心,作為經濟研究智庫單位和決策咨詢機構。主要在空管委辦公室和國家發展改革委的指導下開展低空空域管理改革和低空經濟發展有關形勢和政策問題研究,同時面向地方政府、相關行業提供咨詢、指導和評估服務。
根據空管委辦公室的任務要求,去年融創中心共組織調研了8省20余個地市。在此基礎上,對低空經濟發展形勢進行了一些研究,借此機會,我主要想圍繞“十四五”時期低空經濟發展問題與大家做個分享,供大家參考。
首先,對低空經濟發展形勢做個初步的判斷。簡單說,低空經濟發展目前主要表現為“三期疊加”的特征。
一是通用航空和低空經濟的“概念融合期”。發展包括通用航空在內的“低空 經濟”,有些概念需要進一步明確,有些目標需要進一步調整,有些著力點需要進一步體現,有些關系需要進一步理順。“十四五”期間,無論從空管改革還是經濟發展角度,我們關注的焦點不僅是“通用航空”,也包括“低空經濟”,需要在不同層面、不同角度進行全面推進。
二是空管改革與低空經濟的“同步推進期”。低空空域管理改革與低空經濟發展既相互融合,又相互支撐。需要加強在空域改革政策和經濟政策上的疊加效應、融合效應,形成合力,在全局上進行同步推進。低空經濟涵蓋行業更廣,涉及管理部門更多,空域需求更為多樣,需要按照“軍地民”融合、“責權利”一致、可持續發展的基本思路,跳出一時一地、一部門一行業局限,實現“一盤棋”整體推進。
三是促進發展和保證安全的“重要挑戰期”。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提出統籌發展和安全,把安全發展貫穿到國家發展各領域和全過程。發展低空經濟,在使用空間上涉及空中和地面,使用主體上涉及政府、企業和個人,管理主體上涉及軍地民,管控形勢日趨復雜。“十四五”時期,從強化空域管控和拓展經濟空間角度,發展低空經濟,需要在空域高效使用、飛行安全管控、推進經濟發展上進行整體統籌和有效平衡。需要進一步區分安全監管責任、強化主體安全意識、建設安全管控體系,保證空防安全、公共安全和飛行安全。
最后,就“十四五”低空經濟發展談幾點認識。
一是需要注重科技創新對低空經濟發展的技術支撐。無論是去年的五中全會、中央經濟工作會議,還是剛結束的“兩會”,科技創新都已經提升到國家戰略地位。以5G、大數據、物聯網、云計算、人工智能、區塊鏈等技術應用為特征的信息化革命正在給人類社會帶來深刻變革。隨著數字科技不斷成熟,數字產業不斷轉化,催生了低空相關領域的新產品、新模式、新業態和新產業。低空經濟的發展、通航產業的發展要依托先進技術,進一步推動與“兩新一重”緊密結合。在生產研發階段需要側重解決“卡脖子”問題,加強通用機場數字化升級和改造;在飛行管控體系建設中需要加強網絡化、數字化、智能化建設;還要抓緊推進飛行數據大數據中心建設,發揮數據賦能優勢,提升數據使用水平。
二是需要注重空管改革與經濟發展的協同推進。近年來,黨中央、國務院、中央軍委以及相關部委對通用航空高度關注,出臺了一系列指導性意見和政策文件。在中央空管委辦公室的領導下,低空空域管理改革正在多個省份進行試點,后續還會在更多省份逐步推進。下一步,要重點關注政策疊加,充分將空管政策與經濟政策進行協同,發揮合力。比如,目前這些試點省份獲得了空域政策,那相應的經濟政策是不是可以在這些省份進行疊加,共同研究一些先行先試的做法,實現“1+1>2”的效應。這些都值得我們去認真探討。
三是需要注重有為政府和有效市場的充分結合。一方面,充分發揮有為政府的作用。深入梳理各省域內低空經濟發展形勢,研究未來發展方向和具體空域需求,進一步為國家空管部門提供改革依據。同時,地方政府也需要明確在空域管理中的責權利、加強軍地民協調配合等方面,發揮更加突出的作用。另一方面,充分發揮有效市場的作用。加強對市場的培育和引導,激發市場主體活力,促進市場增速發展。同時,注重構建良好的信用環境和信用體系,營造更有秩序、更為公平、更加合理、更加健康的市場環境,積極扶持一批低空經濟龍頭企業,形成可復制可推廣的實踐經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