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1-03-22 08:59來源:通航委整理 作者:中國通航
|
聚焦兩會
2021年3月5日-11日
2021年全國兩會圓滿落下帷幕,這次全國兩會放眼全局、謀劃開局,開啟了奮進新征程。兩會期間,代表們關于通用航空的建言獻策。
![]() 全國政協委員、中國民航局原副局長李健:通航飛行審批繁瑣,應擴大備案類飛行計劃范圍
![]() 李健認為,深化低空空域改革促進通用航空發展是重中之重,并建議圍繞三項重點推動有關工作:一是堅持目標導向,加快低空空域改革步伐。二是堅持問題導向,提高低空飛行審批效率。三是堅持需求導向,加快完善服務保障體系。加強政府引導,建議加快把試點的可復制、可推廣經驗和做法轉化為法規和標準;進一步推進全國低空目視航圖制作和發布,加快推進三級低空飛行服務保障體系建設以及全面運行。同時切實發揮運輸機場公共基礎設施支撐作用,加強對通用航空飛行的保障服務,確保通用航空飛得起來、飛得順暢。
全國政協委員、中國民航大學副校長吳仁彪:建議對架空線纜安裝警示裝置, 消除通航飛行安全隱患。
![]() 吳仁彪建議,應加強頂層設計,在架空線纜及通訊桿塔上加裝航空警示裝置,而這正是國際上的普遍做法。在通航安全方面,吳仁彪在調研中發現,架空線纜已成為通用航空飛行活動的最大威脅,這主要是因為航空警示裝置缺失。
全國人大代表、萬豐集團董事局主席陳愛蓮:國家應鼓勵社會投資培育航空運動市場。
![]() 根據陳愛蓮的調研,目前我國航空運動基礎業態形成,航空運動產業經濟規模達到2000億元,飛行營地建立2000個,各類航空俱樂部成立1000家,參與消費人群達2000萬人。未來十五年,我國低空空域的開放,將推動通航產業的爆發性增長。繼汽車產業之后,通航產業將成為推動中國經濟增長的重要引擎。建議深化航空運動產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強化航空運動產業配套政策支持力度;規范航空運動行業法律法規管理,完善航空運動產業安全監督管理體系;鼓勵社會投資培育航空運動市場,強化航空運動產業專業人才培養。
全國人大代表張金華:統籌空地一體化通用航空應急救援體系建設,讓飛機飛得起來、降得下去、控制得住。
![]() 張金華認為,通航應急救援體系建設就是建設“三張網”即“天網”“地網”“指揮網”。他建議,國家有關部門持續促進低空空域開放政策落地。同時,從自然環境、服務人口、交通設施等多個方面構建區域應急救援航空體系,以促進體系規劃布局與選點定位更加科學,合理構建通航基礎設施的“地網”。
全國政協委員嚴彬:加強航空應急救援能力建設,倡導通用航空的公益屬性。
![]() 嚴彬建議,一是國家應急管理部門應盡快制定航空應急救援直升機訓練大綱,指導應急救援隊伍加強貼近實戰的應急救援能力訓練;二是加大財政扶持力度,將應急救援訓練航時納入航空補貼范圍,激勵通航企業積極開展應急救援演練,提高執行應急救援任務飛行能力;三是制定應急航空救援直升機機型標準,按照重型機主戰、中型機和輕型機戰訓結合的指導原則,合理配置航空器,減輕財政壓力,提高訓戰效能;四是創新政企運力共享模式,釋放直升機單機運力,無限時保障應急救援隊伍能力建設。五是國家應急管理部門會同國家民航管理部門共同建立通航企業救援直升機信息庫,大力倡導通用航空的公益屬性,鼓勵各級政府、通航企業做好政企合作試點工作,為加強航空應急救援能力建設提供成功經驗。
全國人大代表樊會濤:建議各省成立低空通航監管局。
![]() 樊會濤建議,將低空通航交通運輸體系納入《國家綜合立體交通網規劃綱要》,在“十四五”期間重點建設;制定“十四五”低空通航交通運輸體系發展規劃,明確發展目標和發展路線圖;成立國家低空通航領導小組,把握發展方向,統籌相關產業、產業鏈綜合高效有序發展。同時在國家空管委下成立低空空域管理局,負責全國低空空域“三個劃分”的規劃、設計和日常管理;在交通運輸部下成立民航低空管理局,負責管理監督目視飛行航圖和目視飛行規則的繪制與目視飛行規則制定;在各省成立低空通航監管局,為通航發展及運營日常工作具體管理部門;在公安部成立低空空警總隊,各省成立支隊,負責低空交通管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