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1-02-26 15:14來源:E通航 作者:中國直升機
![]() 王馨赫
當前,正值“十四五”開局年,站在“兩個一百年”的交匯點,正是重要戰略最佳機遇期,無人直升機應主動作為、主動出擊,積極搶占先機。
危險中,彰顯無人直升機的擔當
無人直升機以其無人員傷亡風險、機動性能好、高空懸停、續航時間長等優點,可執行人員及固定翼無人機無法執行的特殊任務。在海事執法、警用安防、森林消防、應急救援等領域發揮越來越重要作用。突如其來的疫情,使我國應急救援體系建設再次推向深入,目前,我國已基本具備航空應急救援發展的社會基礎和環境,應急救援步入“航空時代”。航空應急救援是應急救援的主要方式之一,具有響應速度快、機動能力強、救援范圍廣、科技含量高的特點,為應急救援實施提供了更高層次的響應平臺,應用前景極其廣闊。
在此次疫情防控中,全國共有140余家通用航空企業參與,呈現出民營化突出、直升機為主、無人機為輔的新模式,其中工業級無人機發揮了重要作用。通過數據可以看出,民營企業發展迅速,無人機企業成長壯大,無人機應用領域廣闊,無人機任務執行能力顯著提升。
2016年,航空工業研制的AR500無人直升機搭載反恐偵查通信系統,參與新疆武警部隊實戰演習,實施晝夜追蹤、目標鎖定、高清圖像傳輸、中繼通信等任務,并將現場態勢信息實時發送至前指及北京指揮中心,是國內首次工業級無人直升機參與反恐維穩實戰演習,為武警部隊執行反恐維穩任務插上“隱形的翅膀”。2018年,AR-500無人直升機搭載光電系統,在北京開展森林消防日常防火巡查任務,加載消防彈進行滅火飛行演示,準確擊中著火點。2019年,AR-500無人直升機攜帶光電吊艙、語音轉信臺、寬帶自組網設備,在南昌恒湖完成浮空通信中繼平臺演示驗證飛行,同年在大興安嶺加格達奇地區開展林區實戰化飛行演示,分別執行空中火情態勢偵察和超短波語音中繼、寬帶視頻通信等任務,打通一線部隊—前進指揮所—基本指揮所自下而上的指揮通信鏈路,解決火場通信保障“瓶頸”問題。這些均為工業級無人直升機在航空應急救援領域的應用打下堅實基礎。
無人直升機系統盡顯擔當之責,工業級無人直升機可以在突破交通中斷、快捷轉運物資、精準投送等方面發揮出巨大作用,它越來越多出現在危險領域、執行危險任務,保護著人民群眾生命財產安全。
穩定中,發揮無人直升機的力量
隨著未來低空空域限制政策的逐步放開以及國內產業轉型升級進程的推進帶來的迫切需求,國家陸續出臺了一系列對無人機利好的政策,對未來工業級無人直升機民用市場起到積極作用。
精準投送、無接觸配送、無人機物流市場興起,疫情期間更是發揮了它的優勢,無人機物流配送商業化加速落地。2019年10月,中國民用航空局向迅蟻公司所屬的杭州送吧物流科技有限公司頒發了《無人機物流配送經營許可》,是全球首個獲得城市場景無人機物流試運行批準的項目。中國郵政、京東、菜鳥等多家物流公司早將目光投入到此領域,并且已經落地實施,正確的使用無人機物流配送,可大幅提高配送效率節約配送成本,無人機物流配送將越來越普遍的出現在我們的生活中。
2020年9月,AR-500B無人直升機圓滿完成西藏墨脫邊防哨所物資運輸投送演示飛行任務,為駐守在海拔3800米以上駐扎多個邊防哨所官兵送去新鮮蔬菜,開創了無人直升機為邊防哨所提供物資運輸投送新模式,將極大提高我軍后勤保障能力。
針對不同用戶對運輸型無人直升機的需求及應用場景,具有高效率、大載荷、長航時、高安全性、高智能化的運輸型無人直升機是發展方向。2020年,AR-500C的成功首飛與高原試飛,填補了我國產輕小型高原無人直升機的空白;AR500BJ填補了我國國產輕小型艦載無人直升機空白。國產無人直升機可以去到更高、更遠、更廣闊的地方,可以豐富生活、亦可守護安全。
發展中,創造無人直升機的價值
伴隨著人工智能、5G通信等新技術的逐步完善應用,無人機行業迎來新的發展機遇,行業模不斷擴大,2015年我國無人機行業整體市場規模僅為66.4億元,到2019年已達到359億元。2018年我國工業級無人機行業市場規模達到70億元,2019年約為114億元,同比增長62.8%,但工業級無人直升機市場規模仍需擴大。
通過“天眼查”查詢,全國共有5.4萬家名稱帶有無人機或業務范圍包含無人機的企業,屬于科學研究和技術服務業1.7萬家,租賃和商務服務近3千家。無人直升機除產品銷售促進新興產業經濟增長外,其周邊產品與租賃服務也將創造新的經濟價值,成為新的盈利增長點。
隨著無人直升機市場規模不斷擴大,應用領域不斷擴大,無人直升機試飛員及相關專業人才需求也會快速增長,無人直升機模擬訓練器、無人直升機用戶培訓、無人直升機試飛員培訓、無人直升機售后服務、無人直升機飛行服務等都會隨著無人直升機產業的壯大而發展,未來的無人直升機市場還可能會涌現出一批專業的講師團隊,無人直升機試飛中心、無人直升機培訓學校也會應運而生,形成基于價值鏈的產業發展模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