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0-12-28 11:26來源:中國政策科學研究會調研組 作者:中國通航
|
通用航空是指使用民用航空器從事公共航空運輸以外的民用航空活動,通用航空與運輸航空共同構成了民用航空運輸體系的“兩翼”,是國家綜合運輸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加快通用航空發展意義十分重大,不僅能夠補齊通用航空發展短板,還能夠形成又一個戰略性新興產業,緩解經濟下行壓力。建議采取有力措施促進通用航空產業加快發展。 一、我國通用航空發展滯后、成為經濟社會發展的一塊短板
通用航空通常是占用 3000 米以下低空空域,進行短途客運貨運、農林噴灑、醫療救援、搶險救災、旅游娛樂、無人機飛行、航空培訓等方面飛行。近年來通用航空發展較快,2010 年到 2018 年,我國通航運營企業從 111 家增加到 423家,通用航空器數量從 1010 架增長到 3380 架,通航飛行總小時數從 35 萬小時增長到 94 萬小時。但是從總體看,我國通用航空發展仍然較為滯后,突出表現在:通航飛行器制造水平不高,只能生產輕型直升機和小型通用飛機,重型直升機和高端商務飛機市場全被國外供應商占據,無人機生產技術雖然位居世界前列但國內市場開拓難;通航服務業發展不足,通用航空機隊規模太小,不僅遠低于美日等發達國家,甚至僅為南非的 1/6 和墨西哥的 1/3;消費類通用飛行小時數太少,通用航空飛行分作業飛行和消費類飛行,我國飛行訓練和農業播種施肥、電力巡檢等作業飛行占據總飛行量的95%,而醫療救援、抗災救險、私人飛行、娛樂運動飛行等消費類飛行只占 5%,而美國消費類飛行占了 75%。
通用航空發展滯后帶來了不容忽視的后果。
一是導致直升機應急救援體系發展滯后。我國地域遼闊、災害頻發、救災難度大,在發生火災、地震地質災害、水災、交通安全事故情況下,直升機可以提供快速有效救援,最大限度地減少人員傷亡和財產損失。但是,受通用航空發展滯后的影響,我國還沒有建立起全國范圍直升機應急救援體系,導致許多事故得不到快速有效施救,造成不必要的人員傷亡,教訓十分慘重。近期發生在四川等地的山林火災造成現場滅火人員群死群傷,再一次給我們敲響了警鐘。加快通用航空發展,盡快構建全國直升機應急救援體系刻不容緩。
二是成為綜合交通運輸體系的一塊短板。通用航空在鐵水公空綜合交通運輸體系中具有不可替代的地位。我國幅員遼闊、經濟發展差別較大,各地區對通用航空有特定需求。比如東部地區人口稠密、經濟發達,商務飛行、醫療救援等通航業務需求旺盛。西部地區地廣人稀、地面交通不便,對方便民眾出行和貨物運輸的通航支線需求強烈。目前通航需求難以滿足,成為綜合交通運輸必須盡快補齊的短板。
三是制約無人機行業健康發展。無人機是伴隨信息科技革命出現的新型交通業態,隨著 5G 和人工智能的應用將迎來爆發式增長。我國在無人機科研和產業化方面走在了世界前列,大疆等一批民族企業生產的無人機占據了全球半數以上的市場份額。但是,由于我國通用航空發展滯后,無人機國內市場發育緩慢,大疆等企業生產的無人機絕大多數只能出口國外,順豐等物流企業花大力氣開發的內地到西藏大型無人機貨物運輸難以落地,不僅制約我國現代物流發展,也影響到無人機生產企業做大做強,有可能喪失全球競爭優勢,必須予以高度重視。
四是阻礙通用航空新興產業發展壯大。通用航空產業是以通用航空飛行活動為核心,涵蓋直升機、輕型飛機、無人機等通用航空器研發制造、市場運營、綜合保障以及延伸服務等環節,具有產業鏈條長、服務領域廣、帶動作用強的特點,屬于戰略性新興產業,通用航空發展滯后制約這一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
二、我國通用航空發展滯后的因素分析
(一)空管體制不適應。我國空域管理、空中交通管制等主要由軍方負責,實行“軍管民用”空管空防合一的空域管理體制。受此影響,通用航空適合的 3000 米以下低空實行了嚴格管制,對通航飛機和無人機飛行實行一事一報一批的審批制度,審批周期一般在一周以上,導致通用飛行器“上天難”。為了解決空管體制管理僵化的問題,2018 年國家空管委在四川省開展了低空空域綜合管理改革試點,構建起由省級人民政府牽頭的低空空域管理新體制和機制,取得了良好效果,值得重視和推廣。
(二)通用航空機場少。截至 2018 年 6 月國內共有取證通用機場 168 個,而美國、巴西、澳大利亞、加拿大分別擁有 2 萬座、3350 座、2000 座、1200 座,我國不到美國的1/100。表明我國通用航空機場嚴重缺乏,導致通用航空飛行器“落地難”,是通航產業發展的重要制約因素。
(三)航空監控設施匱乏。通用航空是一個復雜的系統,不僅需要直升機、商務機和無人機等飛行器,也需要地面監測裝置對飛行器進行監測,還需要飛行管控服務站為飛行提供航空情報、氣象服務、告警服務等。世界通航發達國家均實現了空域雷達全覆蓋,飛行器起飛后能夠做到能監測、受控制、有保障。我國因為低空沒有放開,通航飛行保障能力嚴重不足,低空監控設施設備匱乏,空域監控缺乏手段,飛機飛起來看不見,空域安全難以保障。
(四)通用航空產業薄弱、人才稀缺。我國通航產業政策不配套、法律法規和標準體系不健全,通航制造、運營、服務等環節沒有形成消費需求,導致通用航空研發制造能力較弱,通航運營服務處于發展初期,企業數量和規模都相對有限,產業活力有待激活。同時,我國通航培訓能力有限,培訓質量無法滿足市場需求,導致飛行員儲備緊張,不適應未來通航產業快速發展的需要。據統計,美國通航飛行持照人員約有 35 萬人,而中國僅有 4500 多人,差距太大。
三、幾點建議
加快通用航空發展是當前十分重要的戰略任務。建議采取強力措施,理順體制機制,完善政策措施,盡快釋放通用航空產業發展潛力。
(一)加強統籌協調。建議把通用航空明確為國家戰略性新興產業予以扶持。建立國家發改委牽頭的部際聯席會議,實行對通用航空發展統籌協調,強化頂層設計,實行統一規劃,出臺支持政策,建立完善低空空域和通用航空的管理法規和標準體系,促進通用航空快速健康發展。
(二)加大通用航空基礎設施建設。建議把通用航空列為新基礎設施建設的重點領域加以部署。一是加強地面通航監管體系建設。建議中央財政安排專項資金,爭取 3 年內完成全國通航監測和管控服務體系建設,實現全境低空空域雷達全覆蓋,做到飛行器上天能監測、受控制、有保障。二是加快通用機場建設。爭取在“十四五”期間在全國縣級城市建設通用機場。三是加快直升機應急救援體系建設。建議在全國范圍建設一批直升機場站,合理配置小型和大型直升機,滿足搶險救災、搶救傷員、運送救援物資等應急救援工作的需要。同時,制定稅收優惠政策,調動地方政府、民間資本積極性,補足通用航空基礎設施建設短板。
|
下一篇:關于通航企業取證增項的一些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