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0-11-12 14:52來源:通航在線 作者:中國通航
|
作者系中國民用航空局黨組成員、副局長胡振江
日前,民航局黨組成員、副局長胡振江在第二屆民航通航發展大會上發表主旨演講,圍繞我國現代化通航生態體系的現狀、內涵和構建,共促通航高質量發展,進行了深入的分析,提出了新的要求,具有很強的指導性和針對性。現摘要發表,以饗讀者。
2016年5月,國務院出臺的《關于促進通用航空業發展的指導意見》(以下簡稱“《指導意見》”)是指導我國通用航空事業發展的綱領性文件。五年來,民航局黨組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認真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對民航工作一系列指示批示精神,開創了我國通用航空發展的新局面。當前,我國常態化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取得重大戰略成果,民航日均旅客吞吐量已恢復至疫情前的九成以上。通用航空在我國疫情防控和復工復產工作中作出了突出貢獻,對國民經濟持續健康發展、民生改善和社會大局穩定發揮了重要支撐作用。后疫情時代,我們要以《指導意見》為目標,以“十四五”規劃為契機,構建現代化通航生態體系,繼續推動通航高質量發展。
一、充分認識我國通用航空生態體系初具規模
《指導意見》將通用航空產業定位為國家戰略性新興產業,對我國通用航空產業發展作了全面部署。五年來,民航局黨組以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以重構和完善通航法律法規體系為重點,以“放管服”改革為著力點,以改革通航監管模式和加強督查督辦為抓手,以科技創新和平臺建設為動能,改革創新,大膽突破,多措并舉,協同共治,推動通用航空高質量發展取得了明顯進展,我國通用航空生態體系已初具規模。
通航地位作用更加凸顯。今年伊始,突如其來的新冠肺炎疫情是對中國民航應急處置能力的一次大考。疫情之下,時間就是生命。民航充分發揮航空運輸迅捷高效的優勢,統籌協調行業整體保障能力,做到疫情防控任務在哪里、民航就飛到哪里。其中,通用航空發揮了“尖兵”作用,從1月20日開始至今,全國141家通用航空企業使用1002架航空器執行了378次疫情防控任務,累計飛行2362.41小時、7189架次,運送相關人員89人次,運送各類藥品和物資90.9585噸,充分顯現了通用航空快速、高效、靈活等優勢,生動詮釋了“生命至上、舉國同心、舍生忘死、尊重科學、命運與共”的偉大抗疫精神。
通航機場布局更加合理。作為通航基礎設施建設中最為重要的部分,從全國范圍看,截至2020年8月31日,全行業頒證通用機場數量達到302座,較2016年底(65個)增長了237個,是2016年底的4.65倍,其中A1類78座,A2類23座,A3類15座,B類186座。從先進省區看,黑龍江、江西、內蒙古、山西等省區已經形成結構完整、布局合理、投資多元、形態多樣的機場網絡布局。其中,黑龍江省提出了“1+4+12+69”的機場規劃,即1個國際航空樞紐機場、4個區域干線機場、12個支線機場、69個通航機場。目前,黑龍江省內有通用機場88個,其中A類14個,B類74個,基本實現了縣縣通。此外,各地還推動形成干線運輸、支線運輸、通用航空短途運輸有效銜接、互聯互通的航空網絡,發揮網絡優勢,促進通用機場、非樞紐機場為大型國際航空樞紐輸送客源,支持樞紐建設,并發揮樞紐機場帶動作用,帶動通用機場、非樞紐機場發展,更好地助力地方經濟社會的發展。
通航企業發展更有活力。近年來,民航局積極推進通用航空領域的“放管服”工作,效果已初步顯現。通航市場消費潛力得到釋放,通航企業發展活力得到激發。截至今年8月31日,獲得通用航空經營許可證的通航企業有502家,全行業通用航空器在冊數量為2745架,較2019年底(478家、2707架)分別增加了24家和38架。與2016年底的數據相比(320家、2096架),分別增長了57%和31%。盡管受疫情影響,今年前8個月,通航完成飛行總小時56.2萬小時,同比下降17.9%,但是僅8月一個月就完成10.5萬小時,同比增長9.3%,為今年以來單月通航飛行小時增速最高值。此外,運動旅游、無人機運輸等新業態方興未艾。截至2019年底,全行業無人機擁有者注冊用戶達37.1萬個,其中個人用戶32.4萬個,企業、事業、機關法人單位用戶4.7萬個,全行業注冊無人機共39.2萬架。今年8月,民航局無人機云交換系統共有無人機飛行時間33.1萬小時,比7月增加了近20萬小時,是去年同期的1.6倍。今年前8個月,共有無人機飛行時間141萬小時,已經超過了2019年全年的125萬小時。
通航發展保障更加有力。民航局、國家部委相繼出臺支持通航發展的政策措施,如國家發改委、民航局聯合印發《關于促進通用機場有序發展的意見》,26個城市被列為國家首批通用航空產業綜合示范區。地方政府加強戰略規劃,加大技術人才投入力度,為行業發展保駕護航,如浙江、四川、山西等省份制定了省域通用機場布局規劃。內蒙古、新疆、青海、云南等地區發展短途運輸,在滿足邊遠地區民眾出行需求的基礎上,拉動了旅游消費,提高了公商務出行效率。四川廣漢依托飛行學院所在地優勢,已經舉辦了兩屆中國四川航展,被譽為“中國通航之都”。四川省低空空域協同管理改革試點,為軍民融合發展、低空空域改革和通航發展開辟了一塊試驗田。通航管理企業改革創新,探索通航發展新模式。山東省機場集團提出支線機場“特色化、差異化”的發展理念,培育了“1+N”的通航發展新業態。其中,日照機場構建了支線運輸、通用航空、航空產業“三位一體”發展模式,成為全國運輸機場保障通航發展的范例。
通航發展環境更加優化。五年來,為貫徹落實《指導意見》,民航先后出臺了一系列促進通航發展的政策措施,包括《通用航空飛行管制條例》《非經營性通用航空登記管理規定》《通用航空供油工程建設規范》《通用航空經營許可管理規定》《通用機場分類管理辦法》《通用航空包機運營安全規范》《通用航空安保管理規則》等20余部通用航空法律規章,基本實現了通航法規體系的重構,為通航發展提供了制度法規的保障。同時,民航局加大“放管服”改革力度,“放”就是要放出活力和效率,重在破除生產要素的市場化配置障礙、優化營商環境、降低企業成本、激發市場活力。“管”就是管出公平和質量,重在堅持放管結合、并重推進,把主要精力用在事中事后監管上,實現從“嚴進寬管”向“寬進嚴管”轉變。“服”就是服出便利和實惠,重在全面推行“不見面”辦事,進一步拓展“互聯網+政務服務”,完善全國一體化平臺,在更大范圍實現“一網通辦”,不斷優化通航發展環境。
總體來說,盡管目前我國通航產業的發展與《指導意見》中提出的目標任務還有一定差距,但是,通航發展越來越受到黨中央、國務院和各級地方政府的高度重視;通航政策越來越系統完善;改革措施越來越精準有效;通航產業是促進我國經濟發展的新增長點,越來越成為全社會的普遍共識;通航產業體系的建設,越來越成為業界人士的共同責任。我們要進一步堅定通航發展的信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