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0-07-25 14:08來源:中國民航網 作者:中國通航
|
“羌碉”是羌族人世代生活的家,更是千年羌族文化的智慧結晶。四川北川因傳承羌族文化數千年而聞名于世。前不久,我國首家民營飛行學院——綿陽飛行職業學院正式揭牌。至此,繼宋代酉山書院后,北川迎來了首座大學。
![]() 綿陽飛行職業學院整體規劃圖規劃圖
早在2017年,中國首個低空空域管理改革試點落地四川,全國矚目。同年,泛美集團啟動“大美羌城——泛美航空科技城”項目,立志立足航空產業,吸納羌族特色文化,打造世界傳奇大學。
那么,這座以培養飛行人才為己任的學校是何模樣?又將如何助力學子實現藍天夢呢?帶著這些疑惑,記者走進北川,實地了解綿陽飛行職業學院的辦學特色。
傳承禹夏文化,培養飛行人才
從成都出發,一路向北,便抵達了位于四川北川的“大美羌城——泛美航空科技城”。不多時,遠遠望去,一片古色古香、石瓦石墻堆砌的建筑群映入眼簾。這,就是綿陽飛行職業學院。
![]() 綿陽飛行職業學院
![]() 教學樓
![]() 漫步在沒有圍界的校園中,移步換景,從不同角度審視校園,能感受到羌族傳統建筑的精髓,感受到藏族布達拉宮式的神秘,感受到如蘇格蘭城堡般的精美,更能感受到五千年的悠悠羌碉魂。
![]() 教學樓
教學樓大廳
“古羌人是世界上古老而偉大的一個種群分支,他們是我們東方人的祖先。我要在北川辦第一所大學,我要把羌族的建筑藝術融進去,我要把禹夏的輝煌在這里鑄造出來,我要建設世界上最美的最有特色的大學。” 泛美集團董事局主席魏全斌如是說。
作為全國首家民營飛行學院,綿陽飛行職業學院立足“以飛為主,服務通航,空地并舉,工匠搖籃”的辦學定位,恪守“安飛高翔,格物知止”校訓,致力發展成為一所培養飛行人才為主,集航空制造、維修、服務和技術研發為一體的高素質技術技能人才的國內一流高職院校,成為具有廣泛影響力和自身辦學特色的民航類高端技術人才培養基地。
同時,依托泛美教育集團,學院建立起“校中有企,企中有校,校企同質,融合發展”的人才培養新模式。今年3月30日,綿陽飛行職業學院訂購了100架派珀PA-28單發教練機、PA-44雙發教練機,用于教學實訓。學院將依托泛美通航集團遍布全國的五大飛行訓練基地,資深的飛行專家團隊,龐大的訓練機隊,全力保障學生飛行訓練,致力于全方位培養覆蓋民用航空、通用航空全領域的國際化航空人才,為中國通航產業發展提供人才保障。
創新培養機制,改變“訂單”模式
長期以來,運輸航空與通用航空被譽為民航發展的兩翼。隨著近年我國運輸航空年吞吐量躍居世界第一,我國已發展成為名副其實的民航大國。在從民航大國走向民航強國的征程中,通用航空也將乘勢而上。近年來,一系列低空領域逐步開放和行業改革政策陸續出臺,預示著通用航空產業迎來了快速發展的戰略機遇期。
![]() 飛行訓練基地
![]() 飛行訓練
![]() 飛行訓練基地
帶著以通航發展助力民航發展的天然使命,綿陽飛行職業學院放眼未來,從創新飛行員培養機制入手,培養通航飛行人才,為民航發展提供源源不斷人才“蓄水池”。
綿陽飛行職業學院副院長何元靈說:“如今,隨著通航產業的發展,通航飛行員的人數增長,‘訂單’模式將發生改變。這意味著,未來的運輸航空飛行員可以從通航飛行員中產生。泛美集團的全產業鏈校企合作,進一步為培養飛行員積累運行經歷,最終將成熟飛行人才輸送至相關產業鏈,助力整個通航成為運輸航空飛行人才‘蓄水池’。這樣一來,將有效解決現有培養模式的弊端,得以逐步提升全行業飛行專業技術人員質量,盤活飛行人力資源,減輕用人企業培養負擔,扭轉飛行人員流動困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