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0-04-20 10:05來源:未知 作者:中國通航
|
三是建立航空應急救援人才管理使用與流動機制。
航空應急救援從業 人員,尤其是直接參與一線救援各環節的重要人員,如飛行員、機務維修 人員、救生員、絞車手、裝備保障人員、航空醫療救護人員等,需要采取專門的政策,明確其社會地位、福利待遇、權利義務等,增加其社會認同感和職業榮譽感,以吸引優秀人才加入到航空應急救援隊伍中。同時,還應制定相應的人才選拔任用與提升交流機制,確保航空應急救援隊伍的穩定性。
![]() 分步組織推進,構建航空應急救援產業化體系
國家航空應急救援體系建設,可作為應急管理國家層面的一項重大課題,在 2018 年至 2020 年,逐步完成規劃調研,建議將航空應急救援體系建設納入“十四五”規劃,在“十四五”期間,完成布局落定。相關部門應抓住機遇,因勢利導 , 引導和鼓勵地方財政和社會資源積極投入,按照國家行為和商業運作緊密結合、國家投入引導和社會力量跟進并相互支撐的模式,推進和實施國家航空應急救援法制化、體系化、業化、規范化、市場化建設。
一是利用 2—3 年時間,整合健全航空應急救援法規體系,組織有關部門和專家學者研究論證與我國新時代經濟社會發展戰略相匹配的航空應急救援中長期發展規劃,編制形成各級軍民航航空應急救援總體和專項預案體系。
二是以航空應急救援國家隊建設為基礎,制定航空應急救援行業標準 體系,指導地方政府和通航企業積極參與航空應急救援體系建設,力爭 2020 年前解決好航空應急救援國家 隊建起來、飛起來的問題。
三是逐步建立航空應急救援科研基地?萍紕撔率呛娇諔本仍w系 的重要組成部分。充分發揮科技引領示范作用,依托科研院所、大專院校和航空工業生產企業,建立航空應急救援科研中心,有針對性地研究航空應急救援任務需求,科學預測航空應急救援行業發展趨勢,建立航空應急救援理論體系,加大應急救援裝備自主研發力度,為提升航空應急救援專業化建設水平提供科技支撐。
四是大力推進我國航空應急救援產業化發展。產業化發展和優化是我國航空應急救援運行模式的重要內容,是提高我國航空應急救援能力的必然選擇。建立獨立自主的裝備體系、保障體系和人才體系,根據不同的災害和事故類型,研究制定航空救援裝備配備標準與發展規劃,采取國外引進與自主研制并進的路子,加快完善救援裝備體系,盡快形成應急救援戰斗力。在此基礎上,制定優惠政策,鼓勵航空企業及救援裝備配套企業,加大產品自主研發力度,特別是中型、重型直升機,以及消防、搜救、遙感觀測和醫療救護專業化程度較高的救援裝備,盡早形成裝備配套與自主保障能力。從稅收、財政補貼、商業化運作等方面加以扶持和引導,推動地方政府購買通用航空應急救援服務,鼓勵通用航空企業開展救援業務,進而促進航空應急救援產業化發展。
大力開展與航空應急救援相關的科技研發活動不論是航空應急救援相關政策法規和預案的制定、相關專業人才的培訓、航空應急救援的產業化發展,還是航空應急救援基礎配套設施的規劃,要想取得事半功倍的科學效果,都離不開相關科學理論、方法和技術的鼎力支撐。一方面航空應急救援相關硬件設備技術的研發,離不開航空應急救援相關的應急管理軟科學支撐另一方面航空應急救援相關的許多規劃和決策的制定,單憑個人和某個部門是難以勝任的。要想制定出好的規劃和決策,為航空應急救援的健康高效發展保駕護航,就需要大量深入的前期科研準備工作?梢哉f,科技創新和研發是實現真正適合我國國情、具有新時代中國特色的航空應 急救援體系建設的關鍵。因此,需要國家、地方和相關行業與相關研究機構一起制定與航空應急救援相關的科研計劃,并提供必要的資金、數據等資源,以支持開展相關的科研活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