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0-04-20 10:05來源:未知 作者:中國通航
|
四是對外扶持通用航空力量參與航空應急救援。
當前,我國通用航空資源分布廣泛,發展迅速,救援潛力巨大。從國家層面研究制定相應的扶持性政策,調動通用航空企業參與航空應急救援的積極性,并通過政府財政補貼或購買服務等方式,將其納入國家應急救援體系之中。當災害事故發生后,由應急管理部門按照國家有關法規和預案予以調用或動員征用。
五是建立完善救援指揮機制。
在組織指揮各層級建立常態化應急救援值班制度,參照軍委聯合作戰
指揮模式,在航空應急救援指揮中心設立各部門、各領域救援指揮席 位,制訂完善應急和應戰軍地航空運輸聯合指揮機構設置預案,明確
職責分工、指揮關系、工作流程以及啟用時間,加強軍隊與民用航空
之間戰略層面的溝通,以便于災害事故發生時,在國務院和中央軍委
領導下,統一指揮調度軍民航各方力量,統一調配使用空域,合理分配使用救援保障資源,以實現協調聯動、快速高效的軍民融合式災害事故救援指揮機制。建議調整后國家航空應急救援指揮領導力量
體系如圖 1 所示。
![]() 整合優勢資源,打造航空應急救援國家隊
目前,我國除軍隊和警用航空力量外,僅有交通運輸部救助飛行隊和森林消防局直升機支隊為專司救援的航空隊。為滿足新時代國家應急救援需求,建立航空應急救援體系,還要進一步整合除軍隊外的國家航空應急救援力量,組建面向多種災害和多個行業,以“重、高、專”為特征(即航空重器,高水平、高精尖,專業化)的航空應急救援國家隊 , 建立適合我國國情的航空應急救援專業化力量體系,統一規劃全國范圍內保障設施及救援站點布局,構建與之相配套的低空空域開放及使用管理機制。
一是合理規劃力量部署。
在整合原有交通運輸部救護打撈局救助飛行基地、救助機場、救助起降點,南北方航空護林總站下設的航站、地方航空護林站,以及森林消防局南北 2 個直升機場等專業救援航空機場(機降點)的基礎上,根據國家災害分布特點,結合大型重型裝備管理使用保障需求(如水上機場、 無人機起降點等),合理規劃和建設一定數量、規模適度、功能完備 的航空應急救援國家隊。
二是配備大型、重型專業化裝備。
航空應急救援國家隊屬國家利器,是在地方和通用航空救援力量無法實施救援時動用的拳頭力量。救援裝備體系是航空應急救援的物質基礎,國家隊應配備大型、重型裝備和先進的技術裝備,如購置AG600 水陸兩棲飛機、大型無人機、重型直升機、高原型救援直升機等專用航空應急救援裝備,還應配備集紅外成像、遠程通信、協調指揮功能于一體的專用指揮機,確保隨時拉得出、用得上、打得贏。
![]() 三是完善基礎保障設施建設。
根據生命救援與時間的關系要求,我國主要城市應最終建成能夠保障救援直升機在 30 分鐘內可達的航空應急救援點布局(即覆蓋范圍應為 130 千米以內)。國家層面應由多部門協同,從規模化、產業化發展角度,對全國范圍內通用機場布局規劃和建設進行優化指導,使軍航、民航及其它各方形成合理布局,實現協同發展,可在通用航空機場、固定運營基地(FBO)、飛行服務站(FSS)等通航保障設施的基礎上,加強高速公路、醫院以及高樓頂部布局起降點,形成覆蓋合理、響應快捷、保障高效的網格化航空救援保障平臺,解決好航空救援最后一公里“毛細血管”不暢的問題,實現航空應急救援服務范圍的最大化,為國家航空應急救援體系的建設和完善提供基礎設施支撐。
四是建立平災結合的空域使用管理機制。
為促進航空應急救援事業發展,2017 年中國民航局運行監控中心、空管局聯合下發了《關于建立應急救援飛行計劃申請綠色通道的通知》,一定程度上簡化了航空應急救援飛行計劃的受理流程,但文件仍僅限于應急救援過程。下一步,我國還需進一步加強對空域使用的統一協調 和規劃,加強軍民航空域管理,完善涉及空域劃分、空管服務保障模式等法規標準及政策措施,使低空空域管理走上法制化、科學化、規范化的軌道。同時,按照空域性質和繁忙程度進行科學劃分,重點加強地震、洪澇災害和其它自然災害高發區域低空空域的科學規劃和高效管理,建立起平災結合的空域使用柔性機制,提高災時航空應急響應的速度。
注重人才培養,建立強大人才支撐體系
自然災害或事故災難是影響社會安全、穩定的主要因素。災害事故的發生會使生產受阻,造成巨大的經濟損失,同時,還會造成人員傷亡。當發生事故時,唯有依靠專業、迅速、高效的航空救援隊伍,才能最大限度減少人員傷亡和財產損失。
一是豐富航空應急救援人才體系構成。
專業人才是航空應急救援發揮作用的關鍵,只有高素質的人才隊伍與強大的機隊和服務保障設施完美結合,才能使航空應急救援體系發揮其應有的作用。由于我國當前災害和事故種類繁多,各種不同的自然災害和
事故所需的專業化知識和技能各有不同,加之航空應急救援保障鏈長,所需專業技術種類繁雜,需要各類人員共同完成救援工作。航空應急救援急需構建一支包括飛行隊伍、機務維修隊伍、醫療服務隊伍、實戰技術隊伍、后裝保障隊伍、指揮管理隊伍以及科研創新隊伍組成的人才隊伍體系。目前,我國航空應急救援人才缺口還比較大。
二是拓寬航空應急救援人才培養渠道。
航空應急救援專業人員從選拔、培訓,一直到成為訓練有素、成熟精干的救援力量,要經過一個系統、完整、嚴格的培養過程。從我國國情現狀看,應采取“院校基礎培訓 + 救援專業培訓”相結合的方式培養航空應急救援骨干人才。在應急救援飛行和機務人員培養上,可采取與航校合作辦學的方式,有針對性地培養飛行人員。在應急救援保障上,可以在新成立的消防救援學院設立航空應急救援保障專業學科,采取基地崗位實踐鍛煉、專家組深化指導和國際合作交流相結合的方式,建立起一套完整、規范、科學的人才培養機制,培養各類保障及救援人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