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0-03-23 18:53來源:飛行邦 作者:中國直升機
|
所謂的復雜地區空中應急救援,就是你必須要領悟到你將要克服那些險惡的地形,高山、深谷、懸崖、峭壁、落差起伏劇烈的山區和惡劣的寒冷陰濕氣候;特別是還要再加上一個或數個行動困難的傷患,甚至是罹難者的負擔。這些都是救援直升機在復雜地區搶救傷患的最大考驗;一般的救援進行時,往往必須跟時間賽跑,因為時間的消耗是造成被救者在等候救援中喪失生命的一個重要的因素。
但是在多次的執行救援任務中,發現到一般復雜地區的受困者,對于直升機救援的相關作業方式仍然是相當陌生。多次救援行動因為被救者與救援者間,配合的不好或目標標示不清、訊息聯絡錯誤等各種因素,造成空中救援工作的徒勞往返;浪費了寶貴的救援時間及金錢,甚至會延誤和影響到救援機組和被救者的救援安全。因此有必要讓大家了解復雜地區搶救中,空中救援作業情形,讓萬一不幸在復雜地區被受困的人,遇到需要空中緊急救援時,能采取有效的應對措施,達到快速、安全被救援的目的。
![]() 目前臺灣復雜地區搜救的空中救援現況
目前臺灣的空中救援單位,可供行政部門搜救指揮中心統一調度的航空器單位有:內政部門的空中勤務總隊(以下簡稱空勤總隊,機隊使用UH-60、AS-365、S-76直升機、BEECH-200和350固定翼飛機)。其中還有俗稱海鷗救難隊使用UH-60、超級美洲豹直升機)。一般第一時間出勤的是空勤總隊的應急救援直升機,因為該單位是編制內的應急救援單位,常態性搭配著絞車手(機工長)和特種搜救隊員,是目前臺灣最佳的空中救援組合。
復雜地區搜救的空中救援程序
臺灣最精銳的復雜地區空中搜救隊伍,當屬于海巡和消防署的特種搜救隊,和搭配空勤總隊的直升機隊伍。這些隊伍平時駐扎在島內各駐地,平時經常性一同組合訓練,救援時一起出動相互協作,在各項救援行動中或重大災害時,經常可以見到他們的身影和訓練成效。現在就目前的一些救援作業及程序提供給大家,期望將來有需要啟動這些機制時,救援者與被救者間或支持救援單位與被支持單位或被救援單位間,大家能有更好的配合、更好的互動,平安順利的完成每一次空中應急救援任務。
復雜地區空中救援受理程序
一、地方縣市消防局或受理報案單位(林務局、森林公園警察隊)向搜救指揮中心請求空中救(支)援。
二、搜救勤務指揮中心接受任務申請和派遣任務,傳送任務單到授命單位(分布于各地區的空勤單位)。 三、依據任務要求,派遣任務機執行;空中搜索、空投救援物資、緊急搜救吊掛傷員、空中醫療救援、運送搜救隊員與物資等任務。
備注:
一、報案人或及受理單位,盡可能提供一些有利空中搜尋的數據,如:被救援者的人數、登山計劃、可能的坐標方位、衣著服飾、體型、聯絡方式、其他可供辨識的數據資料。以利空中搜索救援作業進行,正所謂-好的開始(詳細的數據)就是成功的一半。
復雜地區搜救的空中救援作業方式
一、 空中搜索 空中搜尋是一般較常執行的復雜地區救援方式,如必要時也將會一并執行救援吊掛任務及運送受困者到達安全區。搜尋的任務一般會由一組機組員,正、副駕駛及機工長(絞車手)。一組特種搜救人員,包含2-3名搜救員。搜索的任務是由前方的副駕駛及后艙機工長、搜救員以目視方式進行,此時直升機會由正駕駛負責操縱控制,到達搜索區域時會減緩飛行速度,打開后側機艙門,每側各會有兩名特搜員或機工長,順著飛行方向做有順序的目視搜索。搜索飛行方向,除了針對被救者可能行進的路徑進行沿途搜索外,也有可能延山谷兩側做地毯式掃描,也有沿著山型的等高線做盤旋式搜尋,或劃出并行線做往返式矩形搜尋(此方法一般用于海上及開闊地區)。
一、 擔任復雜地區搜救人員或被救者搭乘直升機時,一定要聽從機組人員指導,必須經許可后才能進行后續行動。接近和離開飛機時要循安全途徑避開危險區。
現今的臺灣,救援行動已經進入所謂的立體救援時代。歷次復雜地區救援事件實際上已經完全由直升機執行;救援直升機已普遍用于各種大型災害的搶救和山難、水域等各種困難地形的救援行動上。直升機空中運動的迅速、靈活、便利是其他救援方法所不能及的,在搭配特種搜救隊員進行空中應急救援時,幾乎任何艱難地型,不論能起降與否,都能以各種救援吊掛方式進行,而且在數分鐘至數十分鐘之內便能將傷患送達適當的醫療處所接受治療,因此在臺灣的復雜地區救援的舞臺,目前可以說完全是直升機的時代。
應急救援直升機具有迅速、快捷機動能力強的特性;但仍有其作業上缺點,如天候不良或能見度不佳情況下還是無法順利作業;又受限于直升機性能,高海拔因素也是作業困難的重點,在高山上滿布的高壓線、流籠線更是直升機的可怕殺手,山區的氣候變化快速也是影響作業的重要限制因素。然而最大的問題還是,大馬力可供高海拔復雜地區作業用的直升機數量仍欠不足;畢竟臺灣在地形上,仍屬復雜地區的高山居多;盡管如此,我們依然肯定直升機救援仍是最佳的救援方式,讓我們一起努力打造出一支更穩健、更安全的空中應急救援機隊,持續守護著在寶島生活的廣大人民群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