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16-01-07 08:39來源:中國航空網 作者:航空
|
本網訊(吉林機場集團:董晶報道)2015年全年,吉林機場集團完成運輸起降8.6萬架次,旅客吞吐量達1060萬人次,同比分別增長12.99%和16.26%。長春機場實現運輸起降6.7萬架次,旅客吞吐量達到856萬余人次,同比分別增加11.91%和15.29%,增速居東北四大機場之首。此外,延吉機場、長白山機場、通化機場旅客吞吐量 均保持了兩位數的增速。 開拓市場,打造地方經濟“航空引擎” 2015年,吉林機場集團明確了“客戶需求為首,強化營銷拓展”的市場開發理念,緊密互動地方經濟,搭建全新網絡,多元引進運力。 國際航線方面,形成了“布局東北亞、連接東南亞”的網絡構建。借“中韓旅游年”契機,實現長春、延吉機場對韓國首爾、釜山等城市的多點通航;恢復了至名古屋、大阪航線,增加了東京航班密度;開通長春、延吉機場至海參崴的客運航線;將長春至平壤包機航線優化為正班航線;在東北亞博覽會期間開通長春—烏蘭巴托旅游包機。在東南亞地區,已開通長春—新加坡、長春—曼谷航線,加密長春—普吉航線。繼續保持長春—臺北航線2家航空公司同時運營的競爭態勢;地區航線方面,大力支持南航和臺灣華信航空共同提升長春—臺北航線的運營品質;配合旅游部門加大對長春—香港直飛航線的培育力度;國內航線方面,持續打造至國內“北上廣”樞紐和深圳、天津、杭州、青島等重點城市的空中快線;增加了至昆明、太原、海口航班密度,開通了至三亞的直飛航線。 吉林機場集團充分發揮長春在東北亞幾何中心的區位優勢,將長春機場打造成為區域樞紐機場列入發展戰略。主動融入國家“一帶一路”戰略,挖掘我省機場群綜合效益、提升民航競爭力。設計“經長飛”的省內航線,即發揮長春機場龍頭帶動作用,借助長白山、延吉旅游機場優勢,通過引進支線機型,優化運力結構,以長春機場為樞紐,延吉、長白山、通化機場互聯互通的局面正在逐步形成。 深化改革,破解發展難題 2015年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關鍵之年,也是“十二五”規劃的收官之年,吉林機場集團踏上改革破冰之旅,努力通過改革來破解一系列發展中的難題。深化改革必將觸及一些深層次的矛盾和問題,必須敢于打破現有的利益格局。吉林機場集團總經理錢禮欽深刻認識到“只有理解好運行和建設、建設和發展、發展和提升的關系,才能實現集團公司的科學、品質化發展”。 集團多次召開管理人員會議,要求管理團隊轉變觀念、細化流程固化措施。他們全面梳理部門職責,進一步明確管理權限,簡化審批程序,完成了二級部門工作職責調整,解決了職責空白、交叉或失衡等問題,理順了管理關系。《總經理辦公會議事規則》等管理制度相繼修訂、出臺,《風險管理工作指導意見》等標準化配套制度啟動試運行;啟動“十三五”規劃編制,《吉林省民用機場管理條例》獲準頒布,績效考核管理體系建設啟動……一系列制度創新和管理創新的改革措施相繼出臺,有力地促進了集團各項事業的發展。 吉林機場集團向著現代化、科學化、品質化發展之路扎實邁進。 夯實基礎,奏響安全服務主旋律 2015年,吉林機場集團確立全面構建安全管理網絡的安全目標,以安全“三觀”為引領,以“1-4-6”安全管理理念為核心,把“七位一體”安全管理方法向縱深發展,營造了良好的安全思想氛圍和文化氛圍。總經理錢禮欽說,“安全是生產運行全過程、全系統的事情,高效的管理隊伍、優質的運營資源、健全的規章制度、根植于員工心中的安全意識,四者缺一不可。” 2015年,責任原因造成的飛行、機場運行、空防安全事故和事故征候為零,人為原因造成的其他不安全事件率逐年下降……在此基礎上,吉林機場集團又推出一系列創新舉措,成為構建具有吉林特色的安全管理體系的有利保障。 吉林機場集團將隱患整改率作為年度考核重要指標寫入崗位履責內容;明確了36個崗位700余項安全資質和培訓標準;從預案完善、人員培訓、物資儲備、預案演練“四要素”入手,促進應急救援能力提升……為實現航班正常性的有效提高,吉林機場集團多方采取措施,從保障的各個環節入手提升保障效率,優化保障流程。 以客戶需求為導向,打造精品服務。為了全面提升服務品質,吉林機場集團提出了服務“四化”思路——標準化、規范化、品牌化、多元化。“金達萊服務”獲得首都機場集團首批“中國服務”品牌示范單位榮譽。安檢“君子蘭”品牌深受廣大旅客喜愛……一系列精品服務,成為吉林機場集團服務品質不斷提升的最好闡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