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15-10-29 10:13來源:中國航空網 作者:代楊軍
|
展翅渤海灣 在中國有這么一個區域,兩個城市間的直線距離不足兩百公里,陸路交通需要繞過一片廣闊的海域,距離近兩千公里,公路與鐵路運輸約需要兩天時間。水路與空運可以“截彎取直”,乘船需要六七個小時,乘飛機只需要四五十分鐘,這就是位于渤海南北兩岸的煙臺與大連。目前,奧凱航空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奧凱航空)使用新舟60飛機,以每天5個往返的頻次“織錦”般穿梭在渤海南北兩岸,成為連接這兩個重要城市便捷的“空中通道”。 彎彎渤海看近實遠 在中國雄雞版圖咽喉要塞的下方,有一灣被陸地環繞的不規則橢圓形海域,就是著名的渤海。渤海從南到北分別由山東省、河北省、天津市與遼寧省的土地合圍而成,只在東面中間留下一道口與黃海相連。我們日常所說的“環渤海地區”或“環渤海經濟圈”的概念,則要更大一些,一般意義上是指京津冀、遼東半島與山東半島環渤海經濟帶,同時延伸輻射到山西、遼寧、山東以及內蒙古中東部。“環渤海地區”是中國北部沿海的黃金海岸,在中國對外開放的沿海發展戰略中占重要地位。 改革開放以來“環渤海地區”由于得天獨厚的區位優勢,一躍成為中國經濟最活躍,最發達的區域之一。渤海岸邊的一些著名城市,如煙臺、天津、大連與秦皇島等,直線距離看似很近,但陸路距離又非常遠,尚無高速公路連接,交通很不方便。其中最為典型的是位于渤海南北兩岸的煙臺到大連,水路一直以來是首選,乘船一般需要大半天。渤海時有風浪,多次出現海上事故,至今嚴格執行“逢七不開”的紀律,即逢七級及以上大風不開船,每年停航時間約有20天。而空中航線受海風影響較小,四五十分鐘的時間如同乘坐公交車一樣方便,可為兩個中等發達城市提供最快的交往途徑。 成立于2005年的奧凱航空很早就感受到這片區域所蘊藏的巨大商機,并積極創造條件探索與開發這里的空中運輸市場。2010年初,奧凱航空支線事業部先后三次對“煙臺到大連”航線開通可行性進行調研,乘坐往返兩地的輪船感受客源情況,水路乘客的火爆印證了奧凱航空之前的判斷,航線的申請與煙臺基地的組建等相關工作進入正式日程。 奧凱航空“煙大快線”(煙臺到大連)于2010年7月申請獲批,同年8月2日正式開航,由50座級的新舟60飛機負責執飛。在普通公眾印象里乘飛機一般屬于輕奢行為,而“煙大快線”機票全價400元,只相當于輪船二等艙的價格,比較親民。這意味著飛機、輪船價格不相上下,而飛機更舒適與快捷。據奧凱航空煙臺基地總經理劉偉回憶,“煙大快線”剛開航時航班異常火爆,機票瞬間就被搶光了,真可謂是一票難求,經常有人找到奧凱航空煙臺基地來買“關系機票”。
旅客登機 慧眼識珠,合適最好 “煙大快線”自2010年8月開航以來,每天執行5趟往返10個航班,每班上座率平均保持在八成以上,開航五年來累計運送旅客超過60萬人次。目前,“煙大快線”每天共有6趟往返航班,共中5趟往返航班由奧凱航空新舟60飛機承擔,是這條航線上當之無愧的主力軍。在“煙大快線”成功運營的基礎上,奧凱航空還分別開通了天津到煙臺、大連與沈陽等往返航線,使“環渤海地區”繼云南、新疆之后,成為我國第三個較為成功的支線航空運輸板塊。 據煙臺國際機場集團有限公司市場營銷部經理丁建曌介紹,在奧凱航空進入“煙大快線”之前,已經有航空公司使用波音737與空客320大機型飛過,由于運營成本等原因后來相繼停飛。隨后有很長一段時間只有奧凱航空在獨飛。奧凱航空在“煙大快線”使用新舟60小飛機,大密度,穿梭飛,快速過站,成功創造了純市場化的運營模式,其成功得益于對市場的精準定位與機型選擇。 在環渤海城市群中,煙臺與大連處在“渤海口”的兩端,經濟發達位置獨特,連接兩地的水路客流與物流量潛力巨大,堪稱黃金通道。來自交通部門的數字顯示,近幾年來煙臺至大連的海上輪渡每年載客量均超過1000萬人次,如果其中一成旅客改乘飛機,對航空公司來說就是一個巨大的市場。對于此條航線的市場前景,奧凱航空充滿信心。 基于前期的調研與分析,奧凱航空認為在500公里以內航段,50座級新舟60飛機無論是油耗、價格還是成本都是最有優勢的。由于煙臺到大連距離不足兩百公里,距離短需要頻繁起降,大飛機運營成本較高。因此無論是從耗油來說,還是從飛機的成本攤薄來說,用小飛機都更有優勢。用小飛機飛,還可以通過加密航班,提升空中出行的便捷性,吸引更多的旅客選擇飛機,實現乘客、航空公司與機場等各方面的良性互動及合作共贏。 “飛機不是越大越好,而是合適最好”,奧凱航空對此認識明確,并“慧眼識珠”,選用新舟60飛機成功運營“煙大快線”。該航線由奧凱航空完全自主經營,運營五年來取得了良好的經濟效益與社會效益,并以穩健的業績樹立了奧凱航空使用國產民機,成功運營支線航空的品牌形象。 忙碌,并快樂著 作為民營企業的奧凱航空有著更為強烈的市場意識與成本管控意識。據奧凱航空煙臺基地總經理劉偉講,民航運輸業的特殊性決定了支線運輸本身掙不到大錢,要在確保安全的基礎上,通過優化航線、節約成本掙小錢,實現自身良性發展。 奧凱航空煙臺基地目前有19名員工,其中機務人員10名,管理人員(含總經理)共9名,主要負責“煙大快線”新舟60飛機的運營保障。基地對兩類人員實行不同的管理方式,機務人員“專人專職”,管理人員“一崗多能”。 對于“專人專職”的機務人員,劉偉要求大家維護飛機要用“心”,做到勤快、仔細與認真。要“以養代修”,不要“以修代養”。不能等到壞了再修,這樣既影響乘客的安全,也將損害公司的信譽與利益。劉偉要求大家“心”系新舟,自己堅持以身作則,每天七點半之前準會出現在煙臺機場新舟60飛機旁邊,圍著飛機繞上一圈或是登上飛機檢查一遍,才正式開始一天的工作。據他講自己對新舟60飛機的感情就像對自己的孩子一樣,每天看一次,心里才踏實。五年來已經形成了習慣,不這樣反倒不習慣了。 煙臺基地對管理人員實行“一崗多能”,做到人盡其才。基地現有3輛工作用車,但沒有一名專職司機,司機全由工作人員兼任:行政助理兼職司機并管理車隊;地服室經理兼職司機;其它崗位也是一個人至少干雙份工作,如地服人員除地面服務工作外,同時負責現場航班監控等事務。據劉偉講,雖然大家每天工作很辛苦,但每當看到航班在自己的保障下正常進出港,飛機平均日利用率保持在六小時以上時,大家都有一種成就感,所以“忙碌,并快樂著”。
奧凱航空煙臺基地總經理劉偉談運營 情系新舟 奧凱航空煙臺基地自2010年8月正式啟用以來,作為總經理的劉偉無論是到天津公司開會,還是去北京公司辦事,來回都乘坐新舟60航班,每月平均在一到兩次。五年來,他已經累計乘坐新舟60飛機70余次,累計飛行時間近百小時,累計飛行距離超過三萬公里。作為一名旅客來講,新舟60飛機在安全上是有可靠保障的。 2015年5月28日,煙臺機場由萊山老機場正式搬遷至蓬萊新機場,新舟60被安排在最后一架轉場。當時劉偉坐在新舟60飛機上,隨著飛機滑行,飛機后面的跑道指示燈隨之熄滅。當新舟60飛離跑道時,整個萊山老機場的指示燈全部熄滅,此時已經是5月29日凌晨一點多了。“和新舟60共同告別煙臺萊山老機場,這種經歷永生難忘”,劉偉飽含感情地回憶道。 2015年國慶前夕的奧凱航空煙臺基地有些忙碌,劉偉的手機不時響起,咨詢飛行學員招收的電話絡繹不絕。按照奧凱航空的未來發展規劃,公司計劃2015年10月在煙臺及周邊各大院校,招收27周歲以下的畢業生參加飛行員培訓,實現由買飛行員向自主培養飛行員的模式轉變。據悉所招收的學員一部分進行波音737機型培訓,一部分進行新舟機型培訓。新舟飛機在奧凱航空支線運輸業未來發展中,將繼續扮演重要角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