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記者 戴璐嶺 實習生 汪曼如 攝影報道)3月26日,成都天府國際機場正式啟動國際航班運行,屆時,成都出發/到達的進出境客運航班將全部轉場至天府國際機場運營。
3月15日,記者走進天府國際機場參加成都天府國際機場第二次國際航班全流程演練,揭秘天府國際機場的“通關密碼”。據了解,此次演練是按照進出境客運航班轉場后的實際保障標準執行,也進一步驗證了進出境旅客、機組、貨物保障流程的合理性、流暢性。
“加”科技:通關環節更智慧
據成都海關介紹,天府國際機場通關保障過程中,集成手提行李查驗等8項功能的一體化智能閘機、智能協運機器人和AI2000HS 行包/貨物智審系統3項智能化設備是在全國航空口岸首次規模化投入應用。
其中,一體化智能閘機配備在入境區域,是集健康申明卡審核、體溫監測、手提行李查驗等8項功能為一體的智能通道設備,融合多種非侵入式查驗技術于一體,實現旅客一次通行即可獲取全方位數據,通關用時預計節省50%。

旅客參與機場演練
“我的手提行李模擬裝有違禁品,在過機檢查后,一個胖乎乎的‘小白’突然出現在我面前,讓我把手提行李裝入它的‘肚子’,一路把我引到海關查驗室,這種跟機器人互動的體驗挺奇妙的。”一名參加演練的旅客講述著自己剛剛被“攔截”的經歷。該名旅客的異常行李,通過一個白色“方盒子”——智能協運機器人,自動從海關安檢聯合查驗通道運送至海關開包間,行進路線約50米。
“這個智能機器人能夠輔助海關關員封存、運輸異常行李,引領異常行李旅客到達查驗地點,節省現場人力資源、降低工作人員勞動強度、提高工作效率”成都海關關員介紹。
與此同時,天府國際機場還是全國首個使用AI2000HS 行包/貨物智審系統進行先期機檢全覆蓋的航空口岸。AI2000HS 是目前國際領先的輕量化CT設備,設備體積更小、重量更輕、功耗更低、穩定性更高,且保證了高帶速、大通道的性能優勢,機器高效輔助人工判圖,對機檢圖像的判別又快又準。
此外,天府國際機場通關區域還引入了毫米波檢查設備、行李監管鎖自動施封設備、智能查驗臺等先進設備,使得海關監管自動化、智能化水平得到全面提升。
“減”繁瑣:通關流程更高效
在智能化設備密集應用的基礎上,海關對通關流程也進行了整合優化。例如,擴大了出入境通關的通道數量,在入境區域,天府國際機場通關區域面積達到1300平方米,最多支持14條衛生檢疫通道同時作業,而出境區域也集合10條衛生檢疫通道,旅客通行承載量較雙流國際機場實現大幅增長。
伴隨入境區域一體化智能閘機的應用,海關作業流程得到高度整合,旅客在7.5米距離內即可完成8個海關通關環節,實現了秒級無感通關。得益于旅客手提行李機檢前置和托運行李更高效的先期機檢設備,避免了旅客在提取托運行李后再次過機檢查的繁瑣,流程更加高效。只需花費20多秒,旅客在通過邊防檢查、提取托運行李之后,只要沒有申報物品便可以直接通關,不用再放行李過機檢查。

工作人員進行演練
“除特殊情況外,絕大部分旅客取到托運行李后就可以直接離開了,無需再次到海關接受行李檢查,對旅客來講,能夠真正擁有‘免排隊、免過機、零等待’的通關體驗。”成都海關關員介紹。
在天府國際機場出境區域,海關也實現與安檢部門深度合作,海關查驗與安全檢查兩個環節合二為一,雙方查驗設備共享、流程互嵌,實現手提行李“一次過檢”、出境托運行李“一機雙屏”,避免了海關、安檢重復檢查。
【溫馨小貼士——海關通關流程】
天府機場出境:旅客在值機柜臺辦理托運手續(海關對托運行李進行遠程判圖)——旅客通過海關衛生檢疫智能閘機通道(智能閘機具備測溫、審核健康申明卡等功能)——旅客將手提行李“一次過檢”(海關-安檢聯合對手提行李開展查驗)——旅客辦理邊檢手續——登機
天府機場入境:旅客通過海關衛生檢疫智能閘機通道(智能閘機具備測溫、審核健康申明卡、手提行李先期機檢等功能)——旅客辦理邊檢手續——旅客提取托運行李(海關對托運行李開展先期機檢)——通關結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