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燃科創引擎 賦能空管運行——“廈門空管制造”的那些事兒
時間:2023-02-21 22:21來源:中國航空網 作者:航空
|
近幾年,廈門空管站致力于智慧空管建設,暢通各種渠道,不遺余力地推進新技術運用轉化,及時將自主研發的科技成果應用于空管生產運行當中,為提升空管服務品質蓄力。繼2017年、2020年后,2022年廈門空管站再次被評為“民航空管系統安全優勝單位”。
隨著疫情防控進入新階段后的首個春運拉開大幕,廈門空管增強型電子進程單系統、基于航跡運行(TBO)的進離場智能決策系統、風場精細化預報系統等科技感滿滿的科研成果紛紛亮相,為春運期間空管安全高效運行提供有力保障。讓我們一同走進廈門空管站,近距離了解“廈門空管制造”。
致力于技術創新
點燃引擎 加快成果應用
今年廈門機場日起降架次和進近、區域日保障架次均有所增加,已接近2019年水平。為迎接兔年首場“戰役”,廈門空管站做足準備,增強春運“氛圍感”。
1月1日零時,增強型電子進程單系統(E-strips)在廈門空管站管制運行部進近管制室上線,標志著廈門進近管制正式邁入了飛行進程單無紙化時代。“我們將紙質進程單的所有功能電子化,管制員只需要對管制關鍵指令進行確認,系統便可自動同步,還可以借助系統完成電子協調移交、相似航班號和靈活使用航路等特殊信息提示告警、‘錯忘漏’告警等。”廈門空管站相關工作人員表示。
據悉,該系統于2021年5月立項,自2022年2月起在廈門空管站進近管制室試驗運行,同年12月29日獲華東空管局正式批文。從春運期間的運行情況來看,該系統能有效減輕管制工作負荷,減少管制員人為差錯的發生概率。此外,由于該系統具備數據源中斷后的航跡續接顯示能力,傳統電子進程單系統在自動化系統失效后無法使用的問題迎刃而解,讓在大流量下工作的管制員吃下“定心丸”。
1月4日,基于航跡運行(TBO)的進離場智能決策系統(進場方向)在廈門區域、進近管制室試運行,開啟了春運空管保障“AMAN模式”。該系統自主研發工作自2021年開始,經廈門空管站工作人員反復驗證、測試和實驗運行,于今年春運期間正式亮相。
“該系統能根據航空器飛行計劃、4D航跡,參考機型的性能和風向、風速等要素,基于自主研發的智能排序算法,綜合推測未來航跡,自動計算預計著陸時間,并在人機交互界面直觀、準確地顯示最優航班隊列,實現落地次序信息對稱,提前讓進港航班機組了解預計著陸時間,早作準備、預先調整,減少低空盤旋等待和雷達引導時間,保持安全、平穩、高效的交通流。”廈門空管站相關工作人員介紹,“在確保飛行安全的前提下,該系統不僅可以提高空域通行能力和增加跑道容量,還有助于實現航空器持續上升和下降,減少燃油消耗和碳排放。”
除了“新制造”,廈門空管站成功運行15年之久的基于實時數據價值挖掘的空中交通服務管理系統,是空中交通服務運行和管理的綜合性生產管理系統。這套系統基于空中交通服務運行,通過空管基層各管理層級、各業務部門(含管制、技保和氣象)及各運行崗位的信息共享、運行協同和管理協同,為空中交通服務提供覆蓋全工作周期的崗位支持,可以有效減輕工作負荷,減少人為因素帶來的安全風險,提升空中交通服務質量。截至2022年底,該系統(含核心模塊)已推廣至全國20家空管單位,得到業內廣泛好評。這些“廈門空管制造”不僅為春運期間的空管保障工作助力,也將助推后疫情時代空管安全運行。
致力于服務創新
主動作為 助推航班正常
2022年,廈門空管站氣象臺觀測室被評為民航局“民航服務質量標準建設年”活動先進班組,空管系統只有3家單位獲此榮譽,足見局方對廈門空管站氣象臺精細化服務的認可。多年來,廈門空管氣象部門借助科技的力量致力于服務創新,得到了上級和外部單位的廣泛好評。
“盡管增加了工作量、加大了工作難度,還要承受一定風險,但一切付出都是值得的”。廈門空管站氣象臺在嚴格執行現行規章制度的前提下,深耕精細化服務,主動額外提供多維度觀測服務,努力減少局地大雨導致的返航備降。盡管2022年航班量處于低位運行狀態,但仍有37個航班因此避免返航備降,提高了跑道利用效率,減少了航空公司的損失,同時也減輕了管制員的工作負荷。
與此同時,廈門空管站氣象臺主動聯系地方氣象局,引進前沿天氣雷達,率先將X波段相控陣雷達應用于臨近預報和管制服務,氣象臺雷雨預警的時間分辨率從30分鐘縮短至5分鐘。“常規氣象雷達6分鐘完成一次掃描,空間分辨率為1公里,疊加數據上傳時間,小范圍的對流天氣往往難以捕捉。相比之下,相控陣氣象雷達70秒完成一次掃描,數據傳輸幾乎無延遲,空間分辨率大幅提升,僅為30米。”廈門空管站氣象臺工作人員介紹。
除了高時空分辨率,相控陣氣象雷達還能幫助預報員更加精準地掌握降水粒子的形態,判斷降水強度;對于人眼無法識別到的大風天氣,它能幫助預報員判斷是否有風切變,提醒飛行員規避。隨著精細化服務逐級深化,廈門空管站氣象臺發布的氣象預警信息越來越精準。據測算,在航班常態化運行情況下,每年可為相關航空公司節省成本超過千萬元,同時提高了航班正常率。
|
飛行翻譯 www.muluu.cn
本文鏈接地址:
點燃科創引擎 賦能空管運行——“廈門空管制造”的那些事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