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2-13 12:33來源:中國民航網 作者:航空
|
本人主人公(王飛/攝) 一首《火紅的薩日朗》讓祖國大江南北的觀光客對內蒙古草原充滿了深深的向往,筆者每次聽到這首歌卻總會想起一個人,這個人像盛放于廣闊草原上的薩日朗,美麗、熱愛、蓬勃向上。她是團隊里最熱心的小姐姐,哪里有困難哪里就有她;她是二連機場安檢品牌的“形象代言人”,傳遞著敬業、奉獻的職業精神;她是永遠像新人一般敬畏職業的安檢老兵;她是木其爾,來自二連浩特機場安檢護衛部。 紅色,熱愛的底色 2012年入職成為一名安檢員的木其爾,還是一個說著不太流利普通話的蒙古族女孩兒,青春的陽光像她頰邊的高原紅質樸而執著,著一身深藍色安檢制服筆挺挺的站在人群中,散發著對安檢職業的驕傲和熱愛。就在這深深的熱愛中,從監護、前傳、驗證、手檢、操機、技術能手一路走來,從別人的徒弟,又變成別人的師傅。認真、耐心、細致的教學,從言傳身教的作風上傳達的熱忱則是與其他師傅最大的不同。一個航班一個航班盯安全,木其爾總是通道里來的最早的,走的最晚的,每次看航后的監控,你總能看到那個在各個崗位上逐一走過的身影,確認飛機起飛-隔離通道鎖閉-各崗位設備斷電-遺留物品清理,做一次航后檢查,做最后一個離開通道的人,這已經成為她的職業習慣。 眾人劃槳開大船,她雖不是舵手,卻是一個優秀的大副,因為她有永遠“操不完的心”。通道里的大小事,安檢員的煩心事,后勤保障的麻煩事,事事都有“木木姐”。車底檢查儀的螺絲掉了,木木姐安個車底檢查儀懸掛桿,徹底解決螺絲易掉落的問題;異地員工過年回不了家了,木木姐帶你回家過年;后勤保障雜亂繁瑣,木木姐帶頭承擔零零碎碎的瑣事。華北地區抗疫先進個人、全盟個人全能第一、優秀工會工作者、空港杰出青年、優秀班組長、先進個人……無所不能的木木姐,用熱愛抒寫了一名普通安檢員的職業理想。 藍色,創新奮進領航 安檢人員態度差、安檢執行標準不一致、安檢人員說話不客氣……曾經掣肘安檢的服務投訴問題讓眾人撓頭,既不想降低安安檢查定位,又希望得到旅客的理解與配合,曾是眾多機場想破解的難題,但在2020年,木其爾率先從旅客安檢需求入手,從服務設施、服務語言、服務手勢等方面為切入點,著力解決安全檢查中遇見的服務問題。 創新支線機場安檢服務新標桿,二連浩特機場安檢從“尊重、高效、便捷、貼心”到高效、舒心、無憂的“心安檢·心相連”安檢服務品牌,建立了機場安檢獨具特色的服務標準。對內,木其爾從規范服務態度、服務設施、服務語言等內容,為安檢員日常開展工作提供服務指南和標準,升級普通安檢通道優質服務標準,增加移位檢查法、部分推廣貴賓手位禮等關鍵要素內容,提升旅客過檢感受。對外,完善服務設施和規范服務標識,通過升級改造安檢通道環境,營造寬敞、明亮的視覺體驗,規范服務標識,增加蒙古族花紋元素,添置多項服務創新項目等方式進行推進,其中木其爾負責的“安檢區遛娃神器”“安檢區域真情服務站”“安檢腳踏凳”項目均榮獲五小創新優秀獎。為了更好的夯實、推廣普通安檢服務標準,制定服務質量監察庫,按期開展服務監察工作。2021年,二連浩特機場服務品牌在木其爾等人的精心打造下,得到了集團公司的認可,并下發《二連浩特機場安檢優質服務標準》(局發明電〔2021〕196號文件,)指出各支線機場結合實際,借鑒、學習二連浩特機場安檢優質服務標準,完善各機場安檢服務標準。 黃色,永不停歇的追尋 2021年,木其爾帶領的守望者班組獲評集團公司優秀班組,從孤軍作戰到團隊協作,木其爾在職業成長中已經轉變為一名優秀的班組長,獨自帶領一支10人小隊承擔起部門安檢服務和疫情防控工作。 關山初度塵未洗,策馬揚鞭自奮蹄。2022年起航即面臨嚴峻的國內疫情防控形勢,如何確保部門的疫情防控工作平穩有效,木其爾又開啟了新征程。積極引進通遼機場五小創新證件消毒盒,解決旅客登機牌無法消毒的問題;制作前傳自動消毒筐,實現一筐一消;組織全員防護服穿脫培訓,并為全體安檢員錄制穿脫視頻,一對一查找防護服穿脫問題,確保防護措施執行有效;制定疫情防控培訓工作計劃,常態化納入日常業務培訓中來;制作安檢疫情防控作業指導手冊,為在崗員工持續落實防控措施提供了指南。面對細之又細,嚴之又嚴的疫情防控要求,木其爾建臺賬,建制度,建監督,堅決將疫情防控的各項要求擺在首位,落到實處。面對初步成型的“心安檢·心相連”的服務品牌,木其爾對2022年的服務工作更多的定位于“守正創新”,一方面是固化現有服務規范的執行,將標準的服務話術、動作手勢形成安檢人員的在崗習慣,普遍提升安檢員的職業素養;另一方面是對接上下游,尋找服務短板,實施流程再造,破解服務難題,確保旅客出行順暢。 紅、藍、黃構成了安檢徽章的主色調,色彩帶給人有直接的刺激,有間接的聯想,更高層次則涉及到人的觀念與信仰。木其爾的身上有紅色的樂觀熱情,有藍色的嚴謹認真,有黃色的果敢追尋,她擁有安全檢查員完美的配色,對職業有崇高的熱情與尊重,對他人有扶弱濟困的愛心,對專業有孜孜以求的專注,她是我們身邊的正能量,散發著光和熱,感染著身邊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