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近,ST海投(000616)收到了證監會的《行政處罰決定書》,因海航投資在信息披露方面的違法違規行為,對時任高管進行處罰。
根據證監會的查明,ST海投涉嫌違法的事實如下:
海航集團通過“海航集團-事業部/產業集團-單體公司”三層管理結構實際管理下屬公司。
在財務上施行全集團一體化、垂直化、三層式控制及管理;
在資金上施行現金流一體化管理,資金由海航集團統一調撥;
在人員安排上由海航集團統籌制定管理制度,統一任命定崗。
ST海投屬于“單體公司”,受海航集團一體化管控。
其實,這沒有太大問題,大多數集團公司都是通過實施一體化對旗下公司實施管控的。
問題是其獨立性能否保證,其資金是否被侵占,中小投資者的利益能否得到保證。
由此,ST海投在財務資金管控方面缺乏獨立性,其對相關關聯方的擔保事項等,均在海航集團的組織及操控下完成,由此導致ST 海投未按規定披露關聯擔保、關聯交易和股權轉讓事項。
實際上,部分擔保還導致了ST海投承擔了的連帶賠償責任。
因此,證監會對時任五名高管處以合計360萬元的罰款:
一、對時任董事長朱衛軍給予警告,并處以八十萬元罰款;
二、對時任監事長、總經理姜杰,時任副總裁、財務總監、總經理蒙永濤,財務總監劉騰鍵給予警告,并分別處以七十萬元罰款;
三、對副總經理林菡給予警告,并分別處以五十萬元罰款。
四、對時任董事長于波給予警告,并處以二十萬元罰款。
其實,我們不難發現,海航集團在以往多年里都利用旗下上市公司進行擔保,挪用資金等問題。
海南航空、供銷大集、海航基礎等海航集團旗下上市公司因以上問題相繼遭遇相關處罰。
不過,在歷史問題相繼處理以后,反而可以實現輕裝上陣。
*ST海航、*ST海基如今都已摘星脫帽,并重新步入發展的正軌。
對于ST海投來說,也能重新走上良性發展的大道嗎?
翼哥認為:
對于海航投資來說,雖然主業似乎在房地產和養老行業,但規模都非常小。
1-9月份,營收僅僅3803萬元。
基本屬于沒什么業務。
未來,在債權人信托資產下面,沒有人實際控制人的海航投資未來何去何從,還真不知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