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日前,廈門空管站導航室在23號航向設備發展故障之后,迅速組織故障處置,并在設備恢復重啟后先后開展了兩次全面檢測,有效排查排除了安全隱患。


2022年11月30日06:35,導航室值班人員發現23號航向設備因CLR DDM和CLR RF參數告警關機,導航保障立即啟動應急處置程序,組織技術人員前往現場進行故障處置,經檢查測試后,23號航向設備于07:50重新開啟,并在運行穩定后于10:05恢復開放。
23號航向臺位于機場外,直接靠近05號跑道入口,位置特殊,天線系統在機房上方,通過架空地網與跑道相連,且在機場保護區內,經與塔臺管制員協商后,利用飛機起降間隔時間對設備進行初步檢查。檢查結果,天線振子、監控混合網絡MCU、天線分配單元ADU、天線電纜接頭等均正常。在確保設備板件、電源等模塊均無異常后技術人員將設備重啟,設備參數恢復正常。
為進一步檢查設備、確保運行安全,導航保障室與管制部門、機場單位進行多方協調,定于12月1日凌晨00:30至04:00航后進行全面停機維護,并提前一天,組織技術人員對設備故障現象展開研討,針對可能的故障點制定具體的實施方案和測試方法,確定檢測重點。

12月1日00:30,頂著冬夜冷風凜冽,導航保障室在科室領導的帶領下攜帶儀器儀表工具前往23號航向臺展開設備檢測工作。技術人員依次將天線振子末端的密封外殼卸下,檢查其內部有沒有小動物入侵或者水汽侵入的情況,隨后按照計劃有序對23號航向設備進行發射天線回波損耗檢測、天線環路檢測、MCU輸出端測量等工作……
凌晨的冷風格外刺骨,但是在23號航向臺地網上的檢測工作正有條不紊地進行著。兩組分工明確,各司其職。負責檢查天線振子的人員在高高的地網之上又架起了兩米多高的梯子,將天線的前后密封罩依次拆卸,檢查內部密封干燥情況。進行設備參數檢測的人員則是蹲在機柜前狹小的過道之上,依次對各個天線電纜進行測量并記錄。在寒風的吹刮下手指的操作沒有平時那么靈活,即使如此,技術人員依舊嚴謹細致,進行著冗繁精細的操作流程。經過了三個多小時的埋頭苦干之后終于完成此次檢測工作。
12月2日故障復盤分析會對故障的原因展開分析研討,針對可能的問題制定下一步整改措施。經過討論決定于12月8日凌晨對天線系統進一步維護檢測。
12月7日22:00,導航保障室人員帶上一皮卡儀器儀表、維護工具,趕往23號航向臺進行維護檢測。此時正值導航設備飛行校驗期間,技術人員們已經連續兩天在凌晨時間配合校飛機組完成校飛任務,并且下一步的校飛計劃將于8日04:30進行。時間緊迫,技術人員利用飛機的起降間隔爭分奪秒地進行維護檢測任務。“導航,塔臺叫”“導航收到,請講”“現在有20分鐘間隔,可上天線地網作業”“導航收到,有20分鐘間隔可作業”。黑夜中抬頭仰望,數米高的腳手架上,技術人員爬上爬下的身影仿佛在半空中飛舞,燈光微弱,只能看到反光背心在躍動。經過5個半小時的深夜作業,技術人員分工協作,全面地對23號航向臺的各項參數進行了深度維護檢測,對天線內部進行了徹底的清理,封堵天線支撐桿線槽管孔,進行接地電阻檢測……終于,在8日凌晨03:30導航保障室完成了此次維護檢測,與此同時技術人員不辭辛苦,繼續趕赴校飛任務的現場。這是他們對工作的盡職,對空管事業的熱愛。
經過連續兩次對設備的全面檢測,進一步排查消除了運行隱患,在歲末年初的關鍵節點,導航保障室以“三個敬畏”為核心,深入學習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將學習成果落實到工作要求上,扎根于一線工作崗位,堅持安全風險零容忍,牢牢守住安全運行底線,為民航事業安全平穩運行保駕護航。(廈門空管站 文/圖 趙鋆澤 洪彩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