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2-12-19 20:25來源:中國民航網 作者:航空
|
中國民航網 通訊員郝星 報道:12月16日,民航西北空管局的《基于供給側的空管運行品質指標體系》課題以“優秀”成績順利通過了由中國民航高質量發展研究中心(ADI)組織的結題評審。由南京航空航天大學、空管局、民航華北管理局、中國航空集團、首都機場集團和民航大學的評審專家一致認為,該項目研究成果對于評價空管一線運行品質具有非常突出的應用價值、非常深遠的理論價值,在行業內同類研究中處于領先水平,同意以“優秀”成績通過評審。 民航西北空管局開展的《基于供給側的空管運行品質指標體系》(以下簡稱“供給側指標體系”)研究,是民航局批準立項的“中國民航高質量發展指標框架體系”首批課題研究與試點項目。“供給側指標體系”研究由民航西北空管局牽頭,民航科學技術研究院為合作單位,立足于《中國民航高質量發展指標框架體系(試行)》在空管運行品質方面的細化補充,全面梳理空管運行的基礎性能和供給性能指標,從供給側/需求側的內部與外部兩個維度,充分提煉民航西北空管局供給側改革成果。 民航空管供給側改革是以當前民航發展需求和未來現代化空管建設需求為導向,優化空管運行保障鏈條的管理機制和工作流程,提升空管服務品質。空管行業是一個系統行業,不論空管部門與航空公司、機場之間的對外服務,還是空管內部管制、通導、氣象、情報等各專業之間的內部協調,都是一個相互聯系、相互作用的有機整體。從供給側角度看,各個保障節點有時是供給側,面向上游提供服務;有時又是需求側,面向下游提出需求。所以對于空管運行品質的評價,要從供給側成果質量和需求側滿足度進行多角度分析,才能客觀科學,促使供給與需求相平衡。“供給側指標體系”課題研究,為剖析現階段民航空管業務發展面臨的供給和需求側主要矛盾,洞察空管運行品質進一步提升所亟需解決的重點難點,揭示空管高質量發展中業務崗位層面的主攻方向,做出了有效的、積極的探索。 自2020年以來,民航西北空管局課題組經歷了兩年多艱苦研究,檢索國際國內文獻八十余篇,赴東航、長安航、西安機場和機場運管委調研十余次,海選空管行業指標300多條,梳理提煉管制、通導、氣象、情報四大專業建議指標 127條,通過建立初代模型、多輪實驗驗證和優化調整,最終篩選出72條評價指標,確立了基于供給側的空管運行品質指標體系。“供給側指標體系”為一個體系兩套框架,構建了自下而上貫通兩套指標體系框架的“指標池”。“指標池”做為底層指標,通過不同方式的選取、復用和組合,既可以從空管高質量發展的戰略層面,對“安全、效率、容量、服務”四個維度進行總體量化評價,又可以從空管運行供給側角度,考察“管制、通導、氣象、情報”四個專業的保障能力和運行狀態,從而實現了整體指標體系和專業指標體系的系統聯動,凸顯了供給側特征。 項目研究成果具有廣泛的實踐應用價值。一是可以為空管系統層面的安全、效率、容量、服務領域品質評價,提供適用性極高的關聯指標,補充、擴展現有空管行業評價指標;二是通過對空管運行數據的自我分析和橫向對比,進一步剖析空管運行主要矛盾和薄弱環節,為其他地區空管局、空管分局(站)指標體系研究與應用發揮重要參考作用;三是可以作為空管分局(站)、空管基層運行單位設置自身運行目標及評價、績效考核指標的主要決策手段。 下一步,民航西北空管局將積極跟蹤分析行業發展變化趨勢,及時跟進中國民航高質量發展研究成果,在供給側和需求側兩方面持續開展相關研究,不斷豐富指標體系在業務運行中的實際應用,用研究指導實踐,用實踐提升理論,為提高空管運行品質提供更科學的指導建議,有力支撐“十四五”民航空管高質量發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