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2-12-19 17:36來源:《中國民航報》、中國民航網 作者:航空
|
復蘇 離我們還有多遠? 從航班客運量的絕對值來看,當前的數據與疫情發生前的頂峰還有不短的距離。對此,不少專家認為,可以參考國外航空市場的復蘇經驗。新華財經援引國際航協數據指出,截至今年9月,美國航空市場無論是國內航線還是國際航線都基本接近2019年同期水平。招商證券分析稱,美國民航業經歷了兩輪快速恢復期,2020年第二季度~2021年第二季度,美國國內航線實現大幅恢復,客座率接近2019年同期水平,國際航線同樣快速恢復,但恢復程度低于國內航線;2022年1月~7月,國際航線客座率再一次恢復至2019年同期水平。此外,歐洲部分國家航班量恢復近九成,亞洲部分國家如日、韓等國際航線恢復不足五成。 參考國外民航復蘇經驗,多數媒體認為,雖然航班量將持續回升,但考慮到冬季疫情反復和各地防控情況,2023年春季后將是行業基本面真正改善的開始。《新京報》指出,對于航班恢復走勢,從部分國家航班恢復率和防疫政策時間分布來看,放寬疫情管控之后,初期航班量迅速增長,達到峰值之后迅速回落,呈“倒U形”;中期線性恢復或局部震蕩;后期趨于穩定,恢復率達到穩定值,穩定在疫情發生前八成上下。文章同時指出,雖然其他國家的民航恢復曲線不一定契合我國民航實際情況,但仍具有一定參考價值。《每日經濟新聞》文章指出,“民航市場需求的恢復=確定性回歸+旅客信心重構”。旅客信心重構的趨勢是必然的,但具體節奏具有不確定性。短期內民航市場可能出現三層分化。第一層,出行剛需強且經濟活躍的城市,恢復速度較快;第二層,不同城市的第一波感染率不同,人們對新冠肺炎認知的變化不同步,導致民航市場恢復不同步;第三層,部分中小機場所在城市老齡化程度高、經濟水平較低,疫情發展趨勢不同,也會使得民航市場分化。 在關注復蘇的同時,業內專家也結合中國民航實際情況提出了“兩個適應”和“兩個準備”。“兩個適應”,一是“經濟適應”,即民航不可能完全脫離經濟發展整體態勢,只有經濟逐漸走穩走好走強,民航才有希望恢復到疫情發生前水平;二是“防疫適應”,根據公開信息,包括民航在內的各行業需要適應防疫形勢變化,在此階段,民航出行人數不會增加很多,部分航線還可能減少。“兩個準備”,一是“安全準備”,長期大面積停飛對民航工作人員專業能力挑戰極大,應積極準備,杜絕各種安全隱患;二是“服務準備”,包括空中和地面服務設施、人員和流程方面的調整,應結合新形勢,推出適合的新產品。 盡管距離真正意義上的恢復正常仍有很長的一段路要走,但民航的復蘇之路或已開啟,寒冬中的民航市場終于迎來了一縷加快復蘇的暖陽。(記者 張豐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