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據通航圈獲悉,10月11日(今日),上海市政府正式對外發布《上海打造未來產業創新高地發展壯大未來產業集群行動方案》(滬府發〔2022〕11號),其中明確提出,在浦東、楊浦、閔行、金山、松江、青浦、崇明等區域,打造未來空間產業集群。在空天利用方面,突破傾轉旋翼、復合翼、智能飛行等技術,研制載人電動垂直起降飛行器(即載人eVTOL),探索空中交通新模式。聚焦智能機載、復合材料、新能源動力創新,研制超音速、翼身融合等新一代商用飛機,推動氫電池、氫渦扇等氫能飛機技術驗證示范。研制低成本衛星和可重復使用運載火箭,加快寬帶通信衛星發射組網及商業運營,積極利用空間頻率和軌道資源,建設陸海空天領域全天候、全球性衛星互聯網。這是繼10月10日發布的支持無人機發展的《上海市推進高端制造業發展的若干措施》后上海市在先進航空領域的又一重要政策(推動建設無人機試驗區!《上海市推進高端制造業發展的若干措施》發布,將逐步開放無人機海島運輸、社區配送、環城綠帶物流等應用場景)。
根據方案制定的目標,到2030年,上海在未來健康、未來智能、未來能源、未來空間、未來材料等領域涌現一批具有世界影響力的硬核成果、創新企業和領軍人才,未來產業產值達到5000億元左右。
——建設核心技術自主創新的未來高地。依托各類社會主體,建設未來產業研究院,成立5家左右未來技術學院,培育15個左右未來產業創新中心,建設一批創新聯合體,打通基礎研究、應用基礎研究到產業化的雙向通道。
——做強未來產業集群發展的未來引擎。打造5個未來產業集群,建設15個左右未來產業先導區,攻關100個左右核心部件,推出100件左右高端產品,形成100項左右中國標準,促進產業集聚引領發展。
——形成大中小企業融通創新的未來范式。推動10家左右領軍企業向未來產業布局,發展20家左右生態主導型企業,打造100家左右企業技術中心,培育1000家左右高新技術企業,促進各類所有制企業相互融合。
——營造要素集聚、開放包容的未來生態。積極參與國際大科學計劃和大科學工程,引進一批高層次戰略科學家和企業家,持續優化創新生態。形成50個左右綜合性應用場景,形成產學研用高效協同的創新生態。
到2035年,形成若干領跑全球的未來產業集群。

例如,上海將在浦東、徐匯、楊浦、寶山、閔行、嘉定、青浦等區域,以場景示范帶動產業發展,打造未來智能產業集群,發力智能計算、通用AI、擴展現實(XR)、量子科技、6G技術。其中在6G技術方面,科學有序推進關鍵核心技術研發、未來網絡試驗設施和規模化商用。突破空天海一體化、確定性網絡等關鍵技術。聚焦6G智能終端、系統設備、通感算一體化網絡以及融合應用等領域,推動產業做大做強。建立6G國家標準與技術推進中心,強化6G標準引領。
在浦東、寶山、金山等區域,提升產業轉化承載能力,打造未來材料產業集群。其中,高性能復合材料方面,研發能源轉化及存儲纖維、變色纖維、形狀記憶纖維和致動纖維等應用技術。持續攻關航空發動機用高溫合金、金屬基復合材料和高端醫用可降解合金等技術。
在浦東、寶山、閔行、金山、奉賢等區域,提升“張江研發+上海制造”承載能力,打造未來健康產業集群。在腦機接口方面,加速非侵入式腦機接口技術、腦機融合技術、類腦芯片技術、大腦計算神經模型等領域突破。加強腦工程學、腦神經信息學、人工神經網絡等基礎研究,推動類腦芯片、類腦微納光電器件、類腦計算機、神經接口、智能假體等研發創新。探索腦機接口技術在肢體運動障礙、慢性意識障礙、精神疾病等醫療康復領域的應用。
圍繞目標,上海將實施未來技術“筑基計劃”、未來布局“領跑計劃”、未來伙伴“攜手計劃”、未來場景“開源計劃”、未來人才“雁陣計劃”、未來生態“雨林計劃”六大計劃,競逐未來賽道。而在政策支持上,將研究制訂推動未來產業發展的支持政策,加大產業高質量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和科技創新行動計劃等專項的支持力度。落實研發費用加計扣除、裝備首臺(套)、科技創新券、創新產品推廣等政策,鼓勵市場開展消費補貼,培育壯大市場需求。強化人才服務保障和融資支持。各區可結合實際出臺專項支持政策。同時還將加強場景建設,加大試點應用、創新示范案例總結和經驗推廣的力度。深化科普教育,讓更多未來科學種子孕育發芽,為未來產業持續發展筑牢基礎。
上海市發改委專門制作了政策圖解:
更多內容,詳見政策全文:
政策全文
上海市人民政府關于印發《上海打造未來產業創新高地發展壯大未來產業集群行動方案》的通知
滬府發〔2022〕11號
各區人民政府,市政府各委、辦、局:
現將《上海打造未來產業創新高地發展壯大未來產業集群行動方案》印發給你們,請認真按照執行。
上海市人民政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