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2-09-19 19:50來源:通航在線 作者:通用航空
![]()
![]() 伴隨著一組組三江源地區云系分布、水汽結構、風場及下墊面情況等觀測數據實時傳回地面指揮系統,我國高空大型無人機高原氣象觀測試驗首飛作業成功,為科學把握我國南亞高壓、南支槽、高原渦等天氣氣候系統演變以及低緯海洋水汽進入我國通道等影響提供了關鍵科學數據,對我國進一步提高西南地區天氣預報準確率、筑牢氣象防災減災第一道防線具有重要意義。 ![]() 圖為無人機成功下投探空儀 ![]() 圖為工作人員對無人機進行起飛前的狀態確認 ![]() 中國氣象局氣象探測中心副主任 張雪芬:我們的試驗區主要是在青藏高原及周邊冰川區域以及三江源的生態區域,第一個是檢測我們的大型無人機及新型載荷在高原的探測能力,另外一個方面,我們開展青藏高原的冰川以及水資源的觀測,為科學研究作重要支撐。 ![]() 中國工程院院士、試驗總顧問徐祥德表示,青藏高原對我國、東亞乃至全球氣候變化有著較大影響,但該區域建站難、大氣垂直結構及下墊面觀測信息缺乏。借助高空大型無人機機動觀測的優勢,獲取定點和更大范圍垂直觀測資料,尤其是對三江源地區和“冰川之鄉”波密等大氣垂直探測與水分循環三維結構、水補給的新認知,將成為氣候變化背景下青藏高原水資源與生態安全保障決策的重要依據。 ![]() 圖為中國氣象局氣象探測中心工作人員在試驗現場分析飛行作業路線 ![]() 圖為針對此次試驗開展的現場會商
西南地區地形復雜多樣,一直被視作天氣預報難度的“天花板”。該試驗是大型無人駕駛航空器氣象觀測專項計劃(“海燕計劃”)重要成果,有助于獲取三江源地區氣象多要素、多維度、高分辨率的全方位探測數據。氣象部門將充分應用此次獲取的大氣垂直廓線及下墊面生態數據資料,推進對“亞洲水塔”的云-水資源循環研究及后期云-水資源影響分析,提高天氣預報和應對氣候變化能力。 ![]() 圖為工作人員在指揮艙作業 ![]() 圖為工作人員開展起飛前的天氣分析 中國氣象局啟動“海燕計劃”以來,已實現對臺風外圍云系立體探測,并推動建立無人機海洋探測機制。今年,中國氣象局氣象探測中心選用我國自主研發的翼龍-2大型無人機,聯合中國航空工業集團有限公司等16家單位共同開展西南觀測試驗。四川省氣象局強化空域協調和天氣預報,青海省氣象局和西藏自治區氣象局做好保障服務,為試驗順利開展提供有力支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