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2-05-21 22:07來源:中國民航網 作者:通用航空
|
通訊員馬婷婷、韓小玲 報道:5月21日,在湖北醫藥學院圖書館廣場上,230余名師生圍著一架“小藍鯨”直升機,在上“航空醫學救援開放課”。這是湖北醫藥學院在全國首開航空醫學救援專業課,開展理論結合實際教學的又一創舉。
湖北醫藥學院航空醫學救援開放課 “空中急救直升機配備呼吸機、除顫監護儀、吸引器等先進的醫療設備,可以中遠程院前急救與轉運監護急危重傷病員。”十堰市人民醫院航空救援科主任郭文萍結合自己上機救援50余次實戰經驗,深入淺出地講解科普航空醫學救援知識,和直升機組人員與同學們親切互動,讓大家領略航空文化,體會飛行魅力。
郭文萍在直升機邊講解空中急救流程 十堰市于2016年開始空中急救工作,2017年健全了十堰120空中急救體系,2019年成為全國航空醫療救護聯合試點城市,全市共開展62例空中急救,獲得全國通航與醫療救援集體與個人獎16項,“飛”在全國前列。 十堰市人民醫院作為全市120空中急救基地,完成52例空中急救,同時開展空中救援培訓、演練、科研等活動20余項,創辦航空醫學館,開展空中急救科普,積累了豐富的經驗。為此,該院副院長劉杰聯系湖北醫藥學院第三臨床學院,倡導開設“航空救援專業課”,成為全國首次開設該課程的大學。 湖北醫藥學院今年2月開學后,學院教授、十堰市急救中心主任劉家敏為240多名學生開講“第一章 航空醫學救援概述”。4個月來,7名空中急救專家自編素材通過理論結合實際的教學,幫助同學們系統學習掌握了航空醫學救援基本理論、技術與流程等學科知識。
劉家敏開講“航空醫學救援概述” 湖北醫藥學院認為航空醫學救援專業課是立足當下、面向未來的新課程,決定從第三臨床學院擴展到臨床、護理學院,為衛生健康事業培養更多全面發展的醫學人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