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編者按 第一屆全國檢察機關公益訴訟勘驗取證業務競賽前不久在北京圓滿結束。此次競賽是對全國檢察公益訴訟隊伍和檢察技術隊伍綜合素質的一次集中大練兵,賽場上各地檢察機關展現了現場勘驗采樣與快速檢測、無人機航拍取證等公益訴訟勘驗取證技術。《檢察日報》本期智慧檢務集中介紹在比賽中表現突出的四地檢察機關公益訴訟勘驗取證工作,看看他們如何將具體辦案與檢察技術深度融合,充分發揮檢察機關公益訴訟的獨特職能優勢,敬請關注。
重慶
智慧取證:測量違規栽種不再難
玉溪橋下,江水消退,裸露土地上青草正盛,隨著無人機的飛行鏡頭,消落區在眼前的屏幕上逐漸清晰。
“消落區整治效果很明顯,這塊去年占用最嚴重的區域,今年沒有任何種植痕跡。”日前,重慶市豐都縣檢察院公益訴訟檢察部門檢察官來到轄區內長江沿線開展公益訴訟“回頭看”活動中發現,232畝違規種植消落區現已實現治理恢復。
一年前,該院在開展“檢察機關服務‘三山兩江’公益訴訟在行動”專項巡察中發現,在豐都縣高鎮、龍孔鎮長江沿線一帶,存在群眾違規占用長江河道、三峽水庫消落區大面積土地種植高稈作物的情況。通過沿線排查,辦案人員發現,在豐都境內長江兩岸形成的落差高達30米的消落帶中,一些灘涂類消落帶由于土地比較平整,在非蓄水期間,水中大量生物殘留,形成了自然肥料,使消落區變成了肥沃土地,成為農戶栽種的便宜之地。作為水陸過渡地帶,種植殘留的各類化肥會隨著雨水或漲水進入水體,污染長江水體,造成庫區水體富營養化。同時,農業種植破壞了植被,在蓄水時容易造成水土流失,破壞生態平衡。
基于上述排查線索,辦案人員立即展開公益訴訟案件調查,但在辦理過程中,發現了兩個難題:一是由于長江沿線地形復雜,涉案的三峽水庫消落帶在現場并未有嚴格的紅線標識,消落帶內有違規栽種區域,但在消落帶附近還有居民正常生活和生產的區域,兩者界限并不明顯,如何區分違規栽種區和正常栽種區成為一大難題。二是由于涉案河道沿線約8公里,違規栽種面積較大。違規栽種的區域又集中在灘涂類消落帶附近,栽種區域既不連續也不規則,常規手段難以對現場違規栽種區進行標識和測量。

重慶市檢察干警利用無人機對長江三峽水庫消落區種植農作物情況進行航拍取證,測量涉案區域面積。
為解決上述問題,搜集固定相關證據,該院辦案人員隨即向重慶市院檢察業務保障部尋求技術支持。接到委托后,市院派出技術人員與豐都縣公益訴訟辦案人員共同對案件進行了分析,并制定了調查方案:一是通過實地走訪現場,調閱相關材料、圖紙等方式,對現場175米水位線以下區域進行標識,使用RTK高程測量、三角測量等技術對地勢較為復雜、界限區分模糊的區域進行區分,劃出消落帶與居民生產生活區的“紅線”標識。二是使用無人機對消落帶內違規栽種區域進行航拍,從不同角度,第一視角詳細記錄相關區域被占用情況以及周邊情況,固定相關證據。三是根據實際情況,對航拍的地面平面圖像進行2D圖像合成,并通過ArcMap軟件工具等,對消落帶內的違規栽種區域進行標識、測量,明確違規栽種面積。經過科技手段“三步走”,為檢察官提供了準確的證據材料,為向行政機關發送訴前檢察建議奠定了堅實基礎。
2020年6月,豐都縣檢察院向縣農業農村委發出訴前檢察建議,由于前期測量工作扎實到位,有力地督促了行政部門全面履職,縣農業農村委會同縣水利、縣生態環境局及相關鄉鎮(街道)制定了整改方案,明確整改目標任務,進一步落實相關部門責任,開展專項行動清理三峽水庫消落區違規種植農作物230余畝,涉及農戶398戶,整改效果良好。
近年來,重慶市檢察機關高度重視檢察技術與信息化投入,充分利用無人機、衛星遙感、快速檢測、大數據等科技手段開展地空結合、人機結合、立體交叉的“智慧”取證工作,為公益訴訟取證、固證插上“翅膀”。2019年以來,重慶市檢察機關累計使用無人機調查取證560余次,使用衛星遙感辦理案件10余件,使用快速檢測甄別辦案線索60余條,并建成了公益訴訟調查指揮平臺、公益訴訟線索管理平臺等公益訴訟辦案平臺,為全市公益訴訟辦案提供了有力技術支撐,提高了辦案質效。
江蘇宜興
“無人機巡航+現場核查”
探明河道水體黑臭源頭
2020年9月,江蘇省宜興市檢察院與宜興市河長辦聯合印發《關于建立“河長+檢察長”協作機制的意見》,促進該市河湖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促成該意見出臺的,正是該院辦理的系列河道水體黑臭問題公益訴訟案件。在辦理該系列案件中,該院與政府和相關職能部門溝通協作,借助政府平臺和外包單位專業技術力量,擴展線索來源,綜合運用科技手段固定證據輔助辦案,取得良好效果。
【案情】2020年5月,宜興市檢察院公益訴訟“隨手拍”軟件接到多起投訴舉報,反映該市部分鄉鎮河道存在垃圾雜物漂浮、水生植物泛濫、水體黑臭等問題,亟須整治,經研判發現,舉報問題呈現多發、共性等特征,具有公益訴訟線索價值,該院啟動公益訴訟調查程序。
【調查難題】全市大小河道有2000余條,市民舉報涉及的河道問題只是零星個案,且反映情況只是局部現狀,同類問題可能較多,在辦案人員有限的情況下,無法做到全面覆蓋,因此,需要借助外部力量,從更專業角度去確認河道生態現狀,才能從中發現問題,進而有針對性地開展調查取證工作。
【無人機巡航+現場核查+生態地圖】為深挖問題線索,徹底整治河道黑臭問題,辦案檢察官委托該院技術部門同步介入調查,該院技術部門及時對接市行政審批局,獲取該市“12345”政府服務熱線工單查詢權限,調取2020年1月至5月期間平臺受理的投訴舉報類工單1萬余條,從中篩選出涉及河道投訴200余條,發現有一半投訴來自鄉鎮,其中有三個鄉鎮投訴較多,因此,他們被列為重點關注鄉鎮。
2018年,該院與市自然資源規劃部門簽訂協議,共同出資,通過政府采購的方式確定一家具有專業資質的無人機巡航公司對相關區域開展無人機巡航工作,由該院技術部門負責管理。按照合同要求,技術部門安排該外包單位,就反映河道問題較為集中的三個鄉鎮河道,開展了為期一周的無人機專項巡查,辦案部門全程跟進,共計發現疑似線索15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