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1-02-27 12:25來源:民航事兒 作者:中國通航
![]() 2月26日,民航局召開通用航空工作領導小組第六次全體會議。按照全國民航工作會議部署,總結“十三五”時期促進通航發展工作成效,分析新發展階段面臨的形勢和問題,研究“十四五”時期通航工作思路,部署今年重點工作任務。民航局局長馮正霖出席會議并講話,副局長呂爾學、崔曉峰、胡振江出席會議并分別作點評。
馮正霖指出,五年來,大力推動“放管服”改革,累計完成70項階段性改革任務,大幅放寬市場準入,批復9項通航改革試點,實現7×24小時“陽光審批”,開通應急救援飛行計劃審批“綠色通道”等,令簡政放權更有熱度,先行先試更有力度,真情服務更有溫度,通航市場主體更有活力。五年來,部際協同形成發展合力,軍地民共建拓寬發展路徑,局企合作共享優勢資源,通航市場需求更加旺盛。五年來,推廣應用通航新技術,鼓勵發展低空旅游、娛樂飛行等通航新業態;支持無人機新模式,通航科技創新更有動力。總體來說,“十三五”期間,傳統通航穩中有進,新興業態快速發展,通航改革發展道路正確、措施得力。
![]() 馮正霖強調,支持協調配合地方政府發展通航,高度關注低空空域管理改革試點省份工作進展情況,向有條件、有積極性的地方政府優先、重點傾斜行業支持政策,以點帶面,逐步推開,避免“一刀切”、“撒芝麻”;通航發展要在多領域民航強國建設的新發展階段中找定位,明確通航是民航強國建設的重點突破領域、重點任務和重要支撐;通航發展要在貫徹新發展理念中明方位,在構建“三個體系”上,賦予通航更大的發展空間。
馮正霖要求重點做好五方面工作:一要科學務實編制發展規劃。“十四五”通航發展專項規劃是民航局“1+13+7”規劃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要堅持科學務實原則,厘清發展與安全、政府和市場、目標引領和問題導向等各種關系,廣泛聽取各方意見,特別要加強與省級人民政府規劃的銜接。二要全面構建通航高質量發展指標體系。突破單一民航行業管理維度,利用新技術豐富統計手段,進一步細化指標、設置權重,全方位、立體化、多維度展示通航發展全貌和多方面的作用;以形成工作體系為目標,跨部門、跨地區、跨領域、跨層級歸集信息,生成全口徑、可建模的指標體系,發揮牽引示范、考核激勵、分析預測等作用,有效支撐政策制定、績效考評、行業監管、協同共治。三要持續提升通航監管效能。推進通航法治化建設,堅持“分類管理”,加快通航規章標準的“立改廢”工作,加快補齊通航“必須的”和“急需的”制度建設短板,構建包容開放、簡便適用、充滿活力的通航法規體系;優化通航職能和機構設置,處理好機構監管和功能監管的關系,試點優化基層監管機構,探索監管局層面“大通航”處室設置,深化雙證聯合審定,為實現“雙證合一”創造條件;完善省域共建工作機制,共同研究謀劃推動通航發展。四要持續深化通航領域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發揮通航運輸網絡功能,厘清法律屬性和業務邊界,推進法律規章制修訂,針對小型飛機運行特點和中國市場實際需求,建立既確保安全、又區別于大型公共運輸的差異化審定、運營和監管規則,為干線、支線和通航短途運輸航線發展創造空間;發揮通航公益服務功能,特別是打通政府購買通航標準化服務的路徑,助力提升公共事件應急能力和自然災害防御水平;發揮通航產業融合功能,特別是加快無人機規章標準制定,進一步擴大無人機物流配送試點范圍,服務鄉村振興戰略。五要加強組織領導,狠抓督辦落實。在民航局、領導小組成員、領導小組辦公室、各地區管理局、各科研院校所、協會組織等各個層面,進一步加大工作力度,完善工作機制,確保各項部署落實落地。
![]() 據悉,截至2020年,我國傳統通航企業增加到523家;機隊規模達到2844架,凈增940架,累計飛行457.6萬小時,年均增長13.7%,高出運輸航空2.7個百分點。通航新業態發展迅猛:截至2020年底,實名登記無人機52.36萬架,年飛行量達到159.4萬小時,同比增速達到27.5%;全國累計開通低空旅游航線百余條,涉及5A級景點50余個,航空飛行營地數量超過400個,參與空中游覽和跳傘服務的游客分別達到75.6萬人和13.2萬人;10家通航公司和71家試點醫療機構在12個省市開展航空醫療救護試點,36個通用機場建設了應急救援基地。
民航局總工程師,民航局各司局、民航局空管局、運行監控中心、民航大學、民航干院、航科院、民航二所、中國航協、AOPA協會主要負責人,各地區管理局、西藏區局、監管局主要負責人、通航工作有關處室負責人分別在主分會場參加會議。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