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1-01-29 10:06來源:E通航 作者:中國通航
|
近年來,歐美等國政府、科研機構、新興公司紛紛加大電動飛機技術研發力度。據Roland Berger策略咨詢公司統計,截至2019年6月,全球約有170個在研的電動飛機項目,預計到2020年底電動飛機在研型號將達到300個,吸引包括波音、空客、賽峰、霍尼韋爾航空航天、柯林斯宇航、銳翔、Uber、LiftAircraft、吉利、貝爾、億航智能等企業布局電動(或飛行汽車)領域。與此同時,在電動飛機發展的規劃上,歐洲有歐盟框架計劃,美國有NASA,法國有航空航天研究院(ONERA),日本有宇航航空研究院(JAXA),德國的航空航天研究中心(DLR),都投入了大量科研經費。 ![]() 湖北省政協委員方黎表示,我國在電動飛機研發上雖然與歐美等航空強國同步,且已取得了銳翔系列電動飛機的適航證,2020年10月還取得四座電動飛機型號合格證,并小批量生產,但在電動飛機發展方面仍存在諸多制約和限制。我省尤為突出,具體表現在:一是對電動飛機發展認識不足,存在諸多的懷疑,影響我省對電動飛機發展的預期和決策;二是政策規劃落實力度不夠,截至2019年底,湖北省共有通用航空主機制造業企業有中國特種飛行器研究所、卓爾宇航集團、湖北太航星河飛行器制造有限公司和武漢中航通飛特種飛行器有限公司等多家,但在電動飛機研發上仍靠引進為主;三是電動飛機基礎建設薄弱,我省缺乏類似西安飛機工業集團、成都飛機工業集團、沈陽飛機工業集團、深圳大疆、廈門太古這樣兼制造與研發于一體的行業“巨無霸”。
方黎建議:
一、設立電動飛機國家級技術研發平臺和實驗室。整合全省優勢科研力量,成立湖北省電動飛機國家級技術研發平臺和實驗室。(1)緊密結合我省航空產業的發展需求,制定我省電動飛機的發展戰略、規劃和路線;(2)開展電動飛機共性核心技術攻關,研發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電動飛機系列產品;(3)開展系列電動飛機產品的飛行試驗,驗證理論和地面試驗的結果,鑒定性能指標適航性和飛行品質;(4)借鑒國內外經驗,掌握電動航空研發相關核心技術,彌補我省在電動航空產業方面的發展差距。
二、增設新能源電動飛機產業發展子基金。目前,我省航空業研發企業如卓爾宇航集團、易瓦特等,均具備電動飛機研發實力和人才儲備,建議由省級政府牽頭,增設新能源電動飛機產業發展子基金,鼓勵引導各類社會資本和高新技術企業共同參與,推動電動飛機高質量研發。
三是加快電動飛機成果轉化和產業鏈的形成。目前,電動飛機的發展急需相關配套政策支持:
(1)參照電動汽車的標準給予電動飛機應用扶持;
(2)進一步開放低空空域,推動我省低空空域通航試點改革,探索一套可行的通航管理方案;
(3)圍繞通航整機制造骨干企業,鼓勵從事航空零部件制造生產的中小微企業創辦和發展,給予成果轉化路徑和生存空間,培育一批中小型專業化航空零部件制造企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