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1-01-04 12:30來源:E通航 作者:中國通航
|
2019年,通用航空交通服務(包機、短途運輸)作業全年共計完成2.52萬小時,飛行1.98萬架次,搭載乘客10.74萬人次,載貨量100.6萬噸。全國共有62家企業參與運營,平均飛行小時405.7小時。生產效率方面,平均每小時通航交通運輸的載客量平均值為4.27人,每個起降架次的載客量平均值為5.43人次。通過數據可知,全國開展通航交通服務較多的地區依次為華北、華東、東北、中南,飛行小時均在11600—2600小時不等。東北地區的企業平均飛行小時遠超全國小時平均值,達到742.23/公司,效率較低,小時載客量、架次載客量均低于全國平均水平,為2.06人/小時、3.91人次/架次;中南地區小時載客量最高,達到6.80人/小時,華東地區的架次載客量最高,達到6.69人次/架次。
![]() 助力國民經濟和社會效益發展
曾經有人認為,通用航空是“有錢人的游戲”,其實并非如此。通用航空涉及飛機制造、維護、飛行教練、空中管制等多個行業,可以提供大量的就業崗位。一線調查數據顯示,在農業噴灑作業中,采用通航飛行作業成本不到手工作業的50%,且每畝作業時間僅十幾秒鐘,噴灑效果與安全性顯著好于手工噴灑(在滅蟲噴灑中,飛機掠過農田可以翻起農作物的葉子,將葉背也噴灑上藥物)。此外,以單價300萬元的一架4座小型私人飛機為例,每年的維護費用6萬元~7萬元(按年100飛行小時計算),維護該飛機的人員按3人~4人計算(機隊規模小的時候,維護人員數量還要多),如果全國擁有1萬架類似的飛機,僅購機費用就將產生300億元的經濟貢獻,且年維護費用為6億元~7億元,并提供3萬個~4萬個工作崗位。
同時,發展通用航空對上游航空產品制造業、科研院所以及隨之誕生出來的維修、旅游、物流、短途運輸等服務業都有著非常積極的帶動作用。近年來,在我國開展的西氣東輸、三峽工程等重點工程中,通航作業已經在工程勘探、規劃和建設中作出了巨大貢獻。在高壓線巡線、高空作業、近海作業等方面,通用航空發揮出極大的優勢。其次,通用航空業的社會效益也非常明顯,除增加就業崗位外,通航產業的發展可以顯著提高民族航空工業在科研、制造、運行、管理等方面的能力,為發展大型飛機、提高我國運輸航空的管理水平打下良好的技術和人才基礎。通用航空還在縮小城鄉差距、平衡地區發展、提高政府應急反應能力、加強空中勤務能力等方面具有顯著的社會效益,將形成巨大的產業鏈,創造出驚人的經濟價值。例如,通用航空每年給美國帶來的經濟貢獻達到1500億美元,創造了1%的GDP,提供了126萬個就業崗位。
交通運輸和惠民戰略的重要補充
對于普通人來說,通用航空也有很多看得見的幫助,比如短途運輸、應急救援、航空醫療救護等。特別是通航短途運輸作為支線航空的重要補充,可成為我國西北、東北和西南廣大地區人們出行的首選。這些地區人口較少,地形復雜,修路成本較高,通航短途運輸則能更快捷地完成旅客運輸任務。比如:內蒙古內連八省區,外接俄羅斯、蒙古,地勢狹長、地廣人稀,地貌也以草原、沙漠、戈壁、山地丘陵等為主,東西長2400多公里,城市之間距離過遠,發展公路、鐵路交通投資大,見效慢,當地居民和游客出行花費的時間也長,這對內蒙古的發展以及對“一帶一路”建設的布局帶來巨大的阻礙。為了實現內蒙古百姓公共服務均等化和實施國家向北開放戰略部署,民航局在呼倫貝爾市先試先行,于2013年10月成立了國內首家通用航空短途運輸企業——呼倫貝爾中航通用航空有限公司(后增資擴股為內蒙古通用航空股份有限公司)——成為國家拓展通用航空(短途運輸)試點,形成覆蓋內蒙古主要盟市并具有內蒙古特色的通用航空網絡,架起內蒙古空中交通的綠色橋梁。
而同樣作為人口較少、地形復雜、修路成本較高的青海省,很多州縣大都存在類似問題:深處高原、山高路遠、交通不便。對于這些地區來說,發展航空運輸意義重大。但這些地區經濟欠發達,又地處高高原,受限于機型、成本等因素,長期以來一直缺乏適宜的航空運輸產品供給,導致完全按市場方式開展支線航空舉步維艱。為解決高高原支線機場開航難、穩定難的問題,青海省深入研究國內外案例,借鑒新疆、內蒙古、云南等地支線航空發展模式,結合青海實際情況,在全國首創了“通廉航空”發展模式。該模式以“政府主導、各方盡責、合作經營、共同培育”為原則,通過加大地方財政資金對支線航空的扶持力度,構建起地方政府、行業機構、航空公司、機場公司等單位共同經營、共擔成本的運營機制,從而有效發揮航空運輸對改善民眾出行條件和促進地方經濟社會發展的積極作用,最終形成航班健康運營、產業良性互動的長效機制。在此基礎上,青海機場公司開展通航短途運輸項目,與華夏通航、河北通航合作,于今年7月16日,開通德令哈—格爾木—花土溝短途運輸航線。這是全國民航首條在高高原運行的短途運輸航線,也是首條“三個機場串飛”的短途運輸航線,成為基本航空服務的有益補充。“通廉航空”模式實施以后,青海省內支線航班頻次穩定、客座率穩步提升,迅速走出了發展困境,并在行業內產生了很好的影響力。
而在西南地區,為搶抓通航產業發展機遇,推動區內通航短途運輸高質量發展,廣西機場管理集團聯合廣西通航航空產業有限公司開啟了廣西“金桂飛”通航短途運輸項目。廣西“金桂飛”通航短途運輸項目的啟動,既是廣西機場集團適應通航產業發展趨勢,貫徹落實國家、自治區關于加快通用航空發展要求的務實舉措,也是利用支線機場發展通用航空,進一步滿足市場需求的有益嘗試。梧州—桂林航線作為廣西“金桂飛”通航短途運輸項目的首條航線,不僅可以發揮通用航空“小機型、小航線、小航程”的特點,實現梧州、桂林間的常態化運輸,豐富兩地人民群眾的出行選擇,促進梧州、桂林兩地經貿和文化交流,而且能有效盤活支線機場既有的運輸保障資源,利用桂林機場這座中轉樞紐,增加梧州機場的運輸量,破解支線機場持續、健康發展難題。
綠色發展的催化劑
隨著“通航+旅游”“通航+運動”“通航+應急救援”“通航+物流”等的快速發展以及航空文化的迅速普及,可以預見,未來通航飛行活動將越來越多。除常態化運行多條往返航線外,航空工業通飛所屬內蒙古通航、河北通航、珠海通航、荊門通航等紛紛與當地氣象科學研究所開展戰略合作,承擔了相關地區人工影響天氣項目作業。例如:2019年,內蒙古通航順利完成了對呼和浩特、通遼、興安盟、呼倫貝爾、烏蘭察布的人工增雨、大氣探測任務,共飛行434.66小時,160架次,獲得了相關單位好評。而新疆石河子市為打贏這場藍天保衛戰,大膽嘗試用通航作業方式來除霧消霾解決污染問題。據石河子市兩個國家氣象監測站傳來的一組數據顯示:污染指數較實驗飛行前下降了40%,實驗飛行有效地控制了環境從中度污染向重度污染的擴散,保障了城鄉居民生活不受影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