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0-08-12 11:48來源:中國民航網 作者:中國通航
|
近年來,中國通用航空行業在各類政策的引導下,發展條件日益成熟。通用航空被列入國家戰略性新興產業,承載著調整經濟結構、轉變經濟發展方式、改善民生和升級消費的歷史使命,迎來了難得的歷史機遇。通用航空是指使用民用航空器從事公共航空運輸以外的民用航空活動,包括從事工業、農業、林業、漁業和建筑業的作業飛行以及醫療衛生、搶險救災、氣象探測、海洋監測、科學實驗、教育訓練、文化體育等方面的飛行活動。
作為民航局科研項目“通用及支線機場航油保障模式研究”的課題成果之一,《通用航空供油工程建設規范》(MH/T5030)(以下簡稱《規范》)借鑒通航發展成熟國家的經驗,結合我國實際情況,以資源高效利用和方便用戶使用為原則,編制出臺了一套適合我國國情的通用航空供油規范。
《規范》在編寫過程中,遵照兩個原則,一是在對國外通航供油分析的基礎上,將減少資源消耗、建設簡潔供油設施、為通用航空用戶提供便捷服務作為編寫原則,特別突出“簡潔、便捷”的要求。二是以“功能和效率”為導向,充分吸收國外通航發展的經驗,以開放的態度充分采納各方合理化意見建議,使《規范》更具科學性、先進性。
《規范》具有創新性地提出適合中國國情的通用航空供油方案。如在吸收自助加油的基礎上,提出移動、固定、移動和固定兼備的三種加油方式;結合通航特點,明確了接收、儲存、使用為功能概念,而不是數量概念等。
《規范》具有廣泛的適用性,涵蓋所有通航供油場所,包括通用機場航油設施和運輸機場通航部分的航油設施,全方位地規范了各種情況下通航供油設施的建設行為,使政府監管有據可依、企業運行有章可循。
《規范》以分類管理的方式規范通航供油工程建設。調查顯示,國外一座4條跑道的通用機場,其供油規模并沒超過我國汽車加油站規定的最大規模。由此可結合我國《汽車加油加氣站設計與施工規范》(GB50156),可將通航供油工程分為加油站、油庫兩類。這對我國通航供油工程,特別是設施的規劃建設具有指導意義。
對于以保障日常運行為主的絕大部分通用機場及運輸機場通航部分來講,建設加油站更為適合,最大庫容不超過210m3,1臺~2臺油罐就可實現供油保障任務。在安全、配套設施等方面以汽車加油站規范為依據進行編寫,簡單實用、安全可靠、服務便捷。借鑒成熟的國際案例,以及國內汽車加油站的最大站容確定通航加油站的最大規模。而對油庫而言,罐型較大,總庫容超過210m3,則需按《石油庫設計規范》(GB50074)、《民用運輸機場供油工程施工及驗收規范》(MH5034)的要求進行設計、施工、驗收。現實中,這類通航油庫比較少,主要適用于配送中心等較大規模的通航供油設施。
《規范》還明確了加油模式,規范了加油設施設備。固定加油指由固定加油設施或橇裝裝置為通用航空器實施重力加油,僅適用于采用重力加油方式的小型通用航空器;移動加油指由移動加油設備(如罐式加油車等)為通用航空器實施加油,適用于采用壓力或重力加油的通用航空器,其中罐式加油車可滿足壓力和重力加油需求,也適用于臨時起降點的供油作業;固定和移動兼備指加油站內同時具備移動和固定加油功能。
《規范》對加油設施設備進行了分類,同時明確了其內涵。包括固定加油設施,即飛機移動,而供油設施固定安放,也稱自助加油設施。主要有加油機、顯示屏、過濾器、流量計、加油膠管、加油槍、絞盤、梯子、加油島、罩棚及加油地坪等;移動加油設備,即有油桶、移動收發油裝置, 罐式加油車等。移動加油設備可單獨配備,主要通過油桶、移動收發油裝置或罐式加油車完成通用航空器的加油服務;橇裝裝置,即將儲罐、加油機、顯示屏、過濾器、加油膠管、絞盤、質量檢查工藝等符合航油要求的設備集中安裝于一個裝置之中,用于臨時場地加油,便于搬遷。
《規范》引入橇裝裝置,明確質量、安全要求。對橇裝裝置的組成、設備的安裝、防腐、清洗以及功能等,從建造、組成、油品質量保證、安全等方面,按照通用航空的要求,進行了明確,使橇裝裝置的制造、選用、運行有據可依。其中特別強調了橇裝裝置的安全功能,如液位自動監測、報警和關斷功能,自動切斷和拉斷自保功能,自動消防滅火功能,靜電接地斷接顯示或報警功能,緊急情況下停止系統運行功能,航汽儲罐隔熱措施等。
《規范》對通航供油程序進行了簡化。在電氣、報警與通信,消防與安防,建筑物排水,工程施工、驗收與投運等方面,參照《汽車加油加氣站設計與施工規范》(GB50156),同時按照通用航空的要求,明確了通用航空供油工程設計、施工、驗收的基本問題,避免用規模、要求不對等的標準要求通用航空供油,以方便各方使用,盡可能使通用航空供油簡潔化、便捷化。
《規范》還注重利用網絡優勢降低各方成本。調查發現,正因為依托了運輸機場的網絡優勢,國外的通航供油設施才能建設得如此簡潔,避免了低效率的重復建設,大大降低了投資方、通航公司等各方的成本。可見網絡優勢是降低各方成本、減少社會資源消耗的根本途徑,《規范》將這一理念貫穿始終,為國內通航市場盡早“熱起來、飛起來”奠定航油基礎。
《規范》還在安全可靠的前提下,提出盡可能共享成熟的供油網絡,盡可能使工藝設施簡潔,盡可能用現代監控、通訊技術,盡可能靠近服務對象的宗旨。通過類似的具體條款,使加油站在運行管理中只用一個人甚至是一個兼職人員成為可能。這為落實《發展意見》中“一靈活”(組織靈活)提供了成功的案例。
《規范》強調設施簡潔,立體設置,就近布置,便捷服務,利用網絡避免低效率的重復建設等,根本目的都是減少社會資源的消耗。《規范》將這一理念具體化,有形化,落實到其中的每一個具體條款中,從源頭上滿足節能、節地、節水、節材和環境保護的要求,使綠色機場的理念落地落實。
結論
綜上所述,《規范》重點強調減少社會資源消耗,滿足“四節一環保”的綠色機場要求,共享已成熟的運輸機場網絡,實現近距離配送與現場加油相結合的供油保障模式,降低各方運營成本,為實現民航強國戰略目標奠定堅實基礎。這套通用航空領域的科學實用標準,為實現“四個一”工程,“創建一套獨立完整、科學適用的通用航空標準制度體系”做出了貢獻。(梁斌 作者單位:中國航空油料集團有限公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