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11日,第二屆中國智慧通航發展高峰論壇在北京舉行,來自國家有關部門、科研院所、高等院校、地方政府和通用航空相關企事業單位的800多人參加了會議。
本屆高峰論壇以“創新引領發展、智慧賦能通航”為主題,由一場主題大會、五場平行論壇組成,共有70余位專家、學者和企業負責人圍繞國家有關通航發展的最新政策、通航市場開發、通航信息化發展、航空應急救援體系建設、航空醫療救援體系建設以及無人系統新技術等內容進行了專題演講,并就相關通航發展熱點話題進行了深入研討和交流。
中國民航局運輸司副司長廉秀琴,中國民航局原局長李家祥,中國工程院陳志杰、劉大響院士,國務院應急管理專家組組長閃淳昌等到會,并就我國通用航空的發展現狀與展望、低空管理與低空經濟發展、建立和完善我國航空應急救援體系、公共安全面臨的挑戰與應急安全管理的發展態勢等專題進行了主旨演講。
本次論壇由中國信息協會通用航空分會、中國通航協會信息化分會籌備組與北京東進航空科技有限公司聯合主辦,北京優眾國際會展服務有限公司承辦。
據了解,為展示近年來我國通用航空企業在通用航空產業與新一代信息技術融合發展所取得的成果,擴大相關智慧通航成果的認知度,推進相關成果的應用和市場開發,大會還設立了“智慧通航建設推進獎”,并舉行了頒獎儀式,來自12家企業的12個智慧通航項目首次獲得該獎項。
中國民航局運輸司副司長廉秀琴在會上介紹了民航局對通用航空發展的新政策和新舉措,并發布了最新通航運行數據。
廉秀琴指出,2019年民航局積極推動通用航空法規體系建設,出臺多項支持性措施,鼓勵引導行業發展,通用航空運營環境明顯得到了改善,我國通用航空發展明顯加快。2019年正式發布全國目視飛行航圖,通航飛行達112.5萬小時,同比增長13.8%;頒證通用機場數量達246座,首次超過運輸機場(超越的時間點在2019年10月)。創新無人機發展政策,開展無人機物流配送試點,注冊無人機超過39.2萬架,無人機商業飛行125萬小時。
2020年,中國民航將加快推進通航法規體系重構,做實“分類管理”,進一步降低通航企業運營的制度性成本。取消“非經營性通用航空活動登記核準”行政許可,實施備案管理。支持大型城市“1+N”通用機場建設模式,支持地方政府在粵港澳大灣區建設具備常設口岸功能的通用機場。鼓勵支線機場增強對通航業務服務功能,加快完善低空飛行服務保障體系,保障通用航空飛得起來、飛得順暢。堅持審慎包容監管,扶持無人機新業態在通用航空領域的應用。 在數字經濟迅猛發展的今天,通航+數字催生的“智慧通航”迎來了發展的大機遇。如何將信息技術與通用航空相關環節融合,促進低空空域開放,構建智慧通航產業生態體系,推動通用航空產業跨越式發展,是第二屆智慧通航發展高峰論壇研討重點。
國家空域技術重點實驗室主任、中國工程院陳志杰院士以《對低空管理與低空經濟發展思考認識》為題做演講。陳院士指出,從空域連續一體、安全高效、便捷靈活使用的用戶期待角度看,我國低空空域管理改革的提出,具有鮮明中國特色與時代特征,為解決通航發展與低空管理存在的突出矛盾,進行諸多革新。但這些革新只進行了初步探索。下一步在國家空域管理體制改革中,還需圍繞領域新動態,從問題和難點入手,再推進系列改革,打造全新的低空經濟產業。針對我國低空管理改革的深化發展,陳院士指出:必須加快推進我國空域分類與精細化管理,地方政府要參與低空空域管理,要升級通航發展規劃,打造無人機與有人機通航一體的低空經濟,按綜合交通運輸體系布局通航機場,規劃低空空域使用,加快我國航空應急救援體系建設。
參加本屆高峰論壇的專家學者還就國家信息產業與通航發展規劃進行了政策解讀,對信息技術發展對通航產業發展影響和作用進行了全面分析,與會專家介紹的通航信息化相關案例,涵蓋了智慧通用機場、低空飛行保障體系、通航在智慧城市建設的應用、衛星在通航中的應用等新成果、新應用、新模式。這些應用成果充分說明智慧通航業已成為推動和引領通航轉型發展的新動能。
航空應急救援體系建設是參加本次高峰論壇與會專家和來賓的熱點話題。習近平總書記2019年11月29日在主持中央政治局就我國應急管理體系和能力建設進行第19次集體學習時特別指出:要加強航空應急救援能力建設、完善應急救援空域保障機制。要加強關鍵技術研發,提高突發事件響應和處置能力。要適應科技信息化發展大勢,以信息化推進應急管理現代化,提高監測預警能力、監管執法能力、輔助指揮決策能力、救援實戰能力和社會動員能力。習總書記的講話,為航空應急救援體系建設指明了方向,提供了基本遵循,為航空應急產業的發展提供了新的機遇,開辟了廣闊的空間。
劉大響院士十年前就聯合多名院士提出在我國大力推進航空應急救援體系建設,他在題為《航空應急救援體系安國利民戰略舉措》的演講中指出:要深刻領會和貫徹落實習總書記的重要講話精神,結合交通部發布的《交通強國發展綱要》和應急管理部《航空應急救援體系建設總體方案》,建立和完善我國航空應急救援體系,要從通航機場建設、應急機隊建設、民間力量整合、政府購買服務、航空應急救援指揮平臺建設等多個方面,大力發展航空應急救援事業。
與會專家和企業代表圍繞習總書記的講話精神,就如何加快我國航空應急救援體系進行了深度探討。大家認為:在航空應急救援體系建設中,要重視信息化平臺的作用,大力發展智慧通航,促進新一代信息技術在應急救援體系中的應用,實現智慧應急。應通過結合國際先進技術、設備和經驗,充分整合國內已有的航空應急救援力量和資源,形成“覆蓋全國、快速響應、功能完善、安全可靠”的航空應急救援體系,提升救援效率、降低安全隱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