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18-05-09 14:05來源:中國直升機網 作者:中國直升機
|
美軍提出的“網絡中心戰”以及近年來美陸軍的“多域戰”和海軍的“分布式殺傷”等頂層作戰概念的主要目的是為了構建戰場信息機動優勢,強調裝備間的信息共享與互聯互通協同。包括空中偵察、武裝、指揮等直升機裝備之間的互聯互通協同;以及直升機與空軍預警指揮機、戰斗機之間的互聯;還有與地面步兵、車載機動指揮終端之間的互聯互通協同。
由于直升機突出的懸停和低空機動能力,直升機裝備作戰自越南戰爭以來取得了驕人的戰績,在沙漠風暴行動中達到了輝煌的頂點。隨著地面防空武器的發展以及針對直升機伏擊作戰方法的出現,1993年索馬里戰爭中的“黑鷹墜落”事件成為了直升機裝備作戰的拐點,此后的第二次海灣戰爭、伊拉克、阿富汗、敘利亞等戰爭中頻繁出現直升機被伏擊殺傷的戰例。與此同時,隨著無人機技術蓬勃發展以及在海灣戰爭正式投入作戰后其能力和承擔任務不斷拓展,在RAH-66“科曼奇”直升機項目研發期間美軍內部甚至出現了要使用無人機完全替代“科曼奇”在陸軍航空兵作戰系統中承擔角色的聲音。經過長期的辯論及定性分析后,美軍得出結論:“無人機由于受到智能化程度限制暫無法完全取代有人直升機,部隊需要綜合集成兩種作戰平臺的優勢形成互補”“有人直升機與無人機協同是陸軍航空兵建設的正確方向”。此后1993年至2006年間的“機載有人無人系統技術”“獵人遠距離殺手編組”等項目通過仿真定量評估、試飛演示等方法證明了協同后的作戰效能提升。
由于實際戰爭的迫切需求牽引了裝備能力發展,美軍有人直升機無人機協同作戰編隊目前已進入服役后的戰法演訓階段。
運輸直升機
歐美的運輸直升機強調軍民通用,而且軍用運輸直升機航空電子系統越來越傾向于直接使用民機平臺的研發成果作為開發基礎,空客直升機、萊昂納多直升機、貝爾直升機、西科斯基的運輸直升機都采用這一策略。為了降低整個譜系的研發成本,空客直升機從上世紀末開始實施“家族化、通用化”研發策略,根據不同時期的設計特征和總體風格,其直升機航電系統發展可分為兩個階段:
1992~2000年間改進改型的H系列直升機—包括自主集成的重型H225(11噸)直升機“AHCAS”航電系統;以及通過統一配裝Thales公司“Meghas”航電套裝和Sagem公司“Avionique Nouvelle”飛控系統完成了H120(1.7噸)、H130(1.4噸)、AS350(2.2噸)、H135(2.9噸)、H145(3.5噸)、H155(4.9噸)等中輕型直升機的家族化統一。
2000年后自主研發的Helionix航電系統標志著H系列運輸直升機新一代家族化風格完全形成——目前該航電系統已配裝于H175(7.5噸)、H135T2(2.9噸)、H145T2(3.5噸)、H160(5.5噸)四個型號,后續將繼續向其余型號推廣。
除空客直升機外,萊昂納多直升機、西科斯基直升機從2000年以后也采取這一發展思路;貝爾直升機公司從2008年開始選擇與Garmin公司合作實施家族化通用化統一發展策略。
直升機航空電子系統的未來
直升機航空電子系統的總體發展脈絡為數字化、綜合化、智能化、虛擬化。目前處于由綜合化向智能化的過渡階段。
為了預先籌劃下一代直升機差異化競爭點。歐美各直升機主機、航電集成商一方面繼續探索航電與機電、飛控系統的深度綜合化,典型案例如泰雷茲公司正在研發的“Avionics 2020” 直升機航電平臺,實現了航電系統全局優化,設備數量大大減少,系統重量和功耗大幅降低;另一方面,將直升機航電未來技術突破點鎖定在“智能化”方面,加速將電子技術發展最新成果引入航空領域,并開展了大量的探索研究,其中的典型代表包括空客直升機公司和貝爾直升機公司的研究。
|
上一篇:多功能可傾轉旋翼無人直升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