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15-12-31 14:15來源:未知 作者:航空
|
截至12月28日,南網超高壓公司三架直升機已完成21327公里線路巡視,年度巡線量突破兩萬公里,是2014年的2.37倍,也使歷年直升機巡視線路長度累計達到55744公里。這是該公司首次采用“2+2”人員配置模式,將“人巡+機巡”的巡線模式固化下來的第一年。
人巡+機巡,“2+2”玩轉3架直升機
主網架線路已超過18186公里,如此綿延的線路有16000公里是在山區,其中11000公里是無人區、或是交通困難地區,受到各種自然、人為原因影響,常常會出現各種故障。單純的機巡或是人巡,都不再是最經濟有效的方式。
“將直升機與人工巡檢的優勢通過一種配合機制有效結合起來,空中探測與地面維護同時開展,這樣巡檢的效能就會提高很多。”該公司修試中心線路技術部主任張建剛介紹。
今年,直升機巡視業務量的跨越式增長,也證明了該種方式的有效性。據了解,修試中心在已有1架托管“小松鼠”的基礎上,引入兩架外包“小松鼠”進行分區域包干巡視,以此應對三倍的巡線任務。
3倍的巡線任務,3架小松鼠,僅有6人,如何“玩得轉”?修試中心實施“2+2”人員配置,“2個直升機作業組工作人員帶上2個超高壓局工作人員,每次上機時一邊實操、一邊培訓,把各局負責的線路巡完,他們也就出師。”直升機作業組的副組長徐云鵬介紹,“他們是南網空軍強大的后備軍。”
3張表單無縫銜接,線路缺陷無處躲
今年,直升機巡視作業共飛行510架次,1402小時50分,巡視鐵塔45409基,發現輸電線路缺陷(隱患)5346個,其中緊急缺陷38個,重大缺陷566個,一般缺陷4055個。
“機巡和人巡各有優缺點,要實現最大的優勢,必須明確各自的焦點。”張建剛以山區地形常規巡視為例解釋,以平口,即塔身和塔頭之間水平面為界,平口以下是人巡的重點任務,平口以上絕緣子、金具等則是“小松鼠”的任務。隨著聯動機制的強化,現在更拓寬了“小松鼠”的作業區域,由3年一次的滾動調準為1年一次,人工巡視范圍也可再收窄、周期再延長,進一步減少地面人工巡視工作量。機巡由修試中心完成,而人巡則是由10個超高壓局進行。修試中心與各超高壓局通過3張表單進行任務銜接。
一是工作聯系單,表單上明確了巡視的計劃表,超高壓局則可將特殊區段、重點塔位、人工巡視缺陷清單等等,以清單的形式反饋給修試中心,保證機上觀察的針對性。二是實施計劃表,列明了巡檢線路的名稱、管控等級以及特殊區段的塔號。修試中心將直升機預計到達的時間注明,這樣各局就能結合實際情況,統籌安排人工巡視計劃。三是缺陷清單。巡線完成后,修試中心會在規定時間內,編制線路巡視局報告,提出運行維護建議和整改措施,并將巡視影像資料也一并移交。整個機制形成了一個閉環,巡線的前、中、后期,修試中心和各局進行密切溝通,確保巡線無空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