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15-12-19 12:00來源:中國民用航空網 作者:航空
|
通訊員施書芳 曹楷報道:2015年12月19日零時起,鄭州新鄭國際機場T2航站樓啟用并開始試運行,山東航空公司和港龍航空公司將作為第一批航空公司入駐T2航站樓,搭乘這兩家公司航班的旅客將率先體驗高大上的T2航站樓,在鄭州機場運營的其他航空公司繼續在T1航站樓運營。 “X”型航站樓是個啥模樣 站在近百米高、火炬狀的鄭州機場新塔臺塔頂看T2航站樓,是一個倒X型狀,藍天白云下的T2航站樓,整體線條彎曲流暢,時尚大氣,航站樓北側則是鄭州機場東西走向的第二跑道,航站樓的正西側,則是劍狀長條條型的綜合交通換乘中心(GTC)。T2航站樓與T1航站樓則通過專用通道相連,T1航站樓的正南方,則是鄭州機場運行了近20年的第一跑道。 如今,兩條跑道、兩個航站樓、綜合交通換乘中心(GTC)...共同構成了一幅漂亮美觀、大氣恢弘的鄭州新機場畫卷,成為國內為數不多擁有雙跑道、雙航站樓的樞紐機場。作為河南省唯一一個國際機場,河南投資191億元興建的鄭州新鄭國際機場二期擴建工程,向中國民用機場“大家園”中奉獻了精彩的“河南民航元素”,中原大地融入世界的空中橋梁將會更加通暢。 鄭州機場二期擴建工程是國務院2013年3月7日批復的《鄭州航空港經濟綜合實驗區發展規化(2013-2025年)》中的核心工程,是新中國成立以來河南省單體投資額最大的項目。2013年9月29日開工建設。本期工程設計目標為:滿足年旅客吞吐量3000萬人次、貨郵吞吐量30萬噸。主要內容有新建48萬平方米T2航站樓(相當于70個標準足球場的面積);新建3600米×60米4F級跑道和滑行道系統,可起降最大機型A380客機,79個機位的客機坪,4個機位的貨機坪;新建27萬平方米的綜合交通換乘中心(GTC)。 二期工程是一個匯集航空、城鐵、地鐵、公路等多種交通方式的綜合交通樞紐,其中T2航站樓項目結構復雜,樓內下穿城際鐵路、鄭州地鐵2號線等地下工程。航站樓分為東北指廊、西北指廊(為國際區)、東南指廊、西南指廊、主樓五部分。主樓部分分地下兩層、地上四層,設有6個值機島,共計168個值機柜臺,48個自助值機。T2航站樓在二層的到達層及地下一層設有連廊或通道可直通綜合交通中心(GTC),可與軌道交通、公共交通及停車場相連接,實現多種方式的換乘。 與T1航站樓相比,T2航站樓增設、增加了多臺套先進的設備,主要有:行李自動處理系統平均每小時可以處理6000件行李,邊檢自助查詢系統、風險攔截設備、安檢道閘、自動人行步道、涼水直飲水機等。 二期工程建成投用后,鄭州機場將真正具備空陸聯運條件,實現客運“零距離換乘”和貨運“無縫銜接”,成為繼上海虹橋機場之后,全國第二個集城際鐵路、高速鐵路、高速公路等多種交通方式為一體的現代綜合交通樞紐。 三次轉場完成華麗“轉身” 應該說,12月19日這天呈現在世人面前的鄭州新鄭國際機場二期擴建工程只是第一次轉身,由于工程量大,整個二期工程要進行三次轉場。 河南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視鄭州機場二期投運準備工作,強調要確保投運后機場穩定運行、安全運行。根據這一要求,河南機場集團做了周密安排部署。確定了“按期投運、分批轉場、充分磨合、確保安全”的轉場投運工作原則開展,即在確保2015年底前投入運營的前提下,分期分批實施轉場;總體分三批進行,其中2015年12月19日進行第一批投運轉場,完成山東航空和港龍航空的轉場。 一座大型機場擴建工程,系統穩定運行大約需要1000小時以上的磨合,在此之前均屬故障高發期。二期工程雖然通過了竣工驗收和必要的系統測試,但是由于時間關系,來不及進行充分的人機磨合和壓力測試,系統的穩定性有待檢驗,部分工程項目目前還處在收邊收口的掃尾階段,這些都會給投運準備工作帶來一定的不確定性。為此,河南機場集團先后在今年11月28日、12月5日、12月12日進行了三次綜合演練,每次演練都組織上千名志愿者模擬真實旅客攜帶大小行李進出港。經過三次的綜合演練,各個系統、各項工作流程得到了有效提升,為二期工程在12月19日試運行打下堅實基礎。 河南急需“龍抬頭” 民航局局長李家祥曾經評析說,河南不靠海、不沿邊,連接世界靠藍天。在河南經濟和社會發展的大格局中,鄭州新鄭國際機場是一個不可撼動的龍頭,龍頭揚起來可以帶動、帶活全局。 鄭州—盧森堡國際貨運航線去年開通不到2年時間,總貨運量超過了5萬噸,盧森堡經濟部長今年11月23日專門向河南省委書記郭庚茂、省長謝伏瞻發來賀信,表示明年將繼續擴大與河南民航的合作。其實,盧森堡貨航鄭州貨運航線的跳躍式發展只是鄭州機場客貨運發展的一個縮影。 在沒有本土航空公司支撐、缺乏航空運輸資源等不利情況下,河南機場集團堅持一張藍圖繪到底,實現彎道超車、推石上山,另辟蹊徑、錯位發展,在競爭激烈的民航市場中成功實現了突圍,走出了一條具有河南特色的“鄭州道路”: 堅持“貨運為先,以貨帶客;國際為先,以外帶內;以干為先,公鐵集疏”的“三為先”發展戰略,圍繞構建國際航空貨運樞紐、國內大型航空樞紐的目標,擴大航空運輸規模,推進改革與發展,經過三年多的持續發展,河南機場集團圓滿完成了各項既定目標任務,特別是鄭州機場的客貨運輸的質量和結構發生了可喜變化:旅客吞吐量年均增速16%,貨郵吞吐量年均增速56%,增速在全國前20個大型機場中位居前列,貨運增速排名第一。 鄭州機場的貨郵運輸在2014年出現拐點式變化之后步入常態化:一是國際和地區貨郵量已超過國內貨郵量,改變了過去國內貨郵多、國際和地區貨郵少的局面。二是全貨機承運的貨郵量已占主導地位。三是進出港貨郵趨于平衡,改變了過去以出港貨物為主、回程貨物嚴重不足的局面,鄭州機場的國際航空貨都日漸凸顯,全國性航空貨運分撥中心地位日漸顯現,其跳躍式發展受到了全國主要機場的關注。 民航局副局長王志清評價說,3年來,河南機場集團各項事業取得了舉世矚目的發展,可以說頗有建樹,創造了一個奇跡,這是對我國第一個以航空經濟為引領的國家級新區的最好的詮釋,已經初步形成了“鄭州經驗”、“鄭州模式”。2014年9月4日前來鄭州參加首屆國際民航組織航空貨運發展論壇的國際民航組織理事會主席貝納德•阿留在鄭州機場考察時說:“請中國民用航空局代表中國盡快把‘鄭州經驗’介紹到國際社會中去”。 國際機場協會調查數據顯示,每一百萬航空旅客運輸量,可產生十億元的經濟效益,增加2500個就業崗位。由于鄭州機場的跳躍式發展,鄭州航空港經濟綜合實驗區也取得了顯著成績,在全球經濟復蘇乏力,全國經濟增速放緩的大背景下,今年全區經濟發展勢如破竹。 據統計,2010年至今,全區國民生產總值年均增長43%,高于全國35個百分點,高于河南省33個百分點;2015年,鄭州航空港經濟綜合實驗區國民生產總值將同比增長22%,高于全國15個百分點,高于全省14個百分點,是2010年的19倍;進出口總額預計將同比增長38%,高于全國46個百分點,高于全省17個百分點,年均增長418%,分別是全國、全省平均增速的71倍、12倍。 專家分析說,海上絲綢之路和陸上絲綢之路經濟帶在鄭州已經形成了一個結合,如若提升鄭州機場的空中運輸網絡和保障能力,這又將是一個空中絲綢之路。鄭州機場這兩年的客運和貨運量也充分印證了這一點和發展前景。鄭州機場的作用長遠來說是中部崛起帶動西部發展,在絲綢之路經濟帶大格局中也將形成一個開放高地,形成的一個內陸貿易和產業的集聚。 河南省政府負責人表示,2015年底,鄭州機場二期工程完工是一個大戰略,從具體事件來說,它也是市場競爭的一個態勢,鄭州機場這個龍頭做大做強了,可以大大縮短河南和國際一體化的進程和距離。河南強力推進鄭州機場二期工程,目的是適應發展的需求,積極構建綜合交通運輸樞紐,所以要盡快的完成鄭州機場二期工程的建設。二期工程啟用后,這將充分發揮鄭州機場的獨特區位、資源優勢,有力提升鄭州機場在國家航空運輸體系中的地位和作用,進一步完善河南省綜合交通體系,助推河南省社會經濟快速發展。 |
下一篇:意大利航空與南航簽署代碼共享協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