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15-12-11 09:07來源:中國通航網 作者:蔡國忠
|
前段時間,一個準備投資通航的老板在網上看了我的文章,托朋友過來讓我寫份籌建可行性報告。跟他的對話很有意思,那時,正是我心情極為糟糕的一段時間。
他問,蔡總,寫一篇籌建可行性報告需要多少報酬?
我說:XXXX元。
他說:能不能錢少些?
我說:我不是專業干這個的,是你托我朋友來讓我幫忙的。要不然,我也不會接這個活。
他說:好吧!
后續的報告寫的很順利,老板勞務費也支付的很爽快。后來,他把報告呈交給董事會,都說報告寫的不錯,表示對通用航空產業有足夠的信心,他專門打過電話來致謝。接完電話后,我想想最初說話挺不禮貌的,不該打擊一個熱血于投身通用航空事業的人的熱情,不管我對舉國體制之下的通航產業如何看,但是一定有人會被各類宣傳點燃一種通用航空事業的激情,為這個新興的產業增加一份絢麗的色彩。只是投身到通航的人,目前都在被夢想牽引著進入后,卻無不被通航產業現實折磨著。那么到底是什么原因把一個好好的產業弄擰巴了呢?
一、從歷史淵源來看,淘汰落后產能,進行產業升級存在著不小的困難,舉國體制辦通用航空一蹴而就的模式擰巴了。
前面國家在房地產的帶動下,經歷了高速發展的十年。短短十年內,城市的一座座高樓拔地而起,開發商成功的把高價房轉嫁給老百姓和銀行。那個時候在酒桌上經常問的一句話就是,買房了嗎?買幾套?如果恰巧您手里只有一套房,那么您肯定遭遇過無數次尷尬。好像不買房不會投資理財,不會打算一般,直接傷到大腦里的世界觀上。筆者當兵二十多年,也只有一套經濟適用住房。每次回家鄉,總被家鄉親人、同學、朋友當作窮人來看待。筆者倒是感覺無所謂,當兵嘛,本來就是為國家做奉獻的,需要有犧牲精神。但是家人受不了這個現實,爸媽和兄弟姐妹就商量湊錢給我在老家買套房子。這事兒讓我感覺哭笑不得,感覺溫暖的同時,果斷給制止了。可以看出,在那十年,可以說是開發商高房價洗劫老百姓三代勞動財富的十年。
汽車大面積進入家庭,也是在那十年。我們不能以陰謀論來看待石油輸出國,無論大到國家,民族利益高于意識形態。姑且不妨以在商言商的觀點來看待那些石油輸出國,這樣我們心里能舒服些。在中國人大面積買車的同時,國際原油價格飆升到140多美元一桶,國內汽油零售價格達到8塊多一升。在這個過程中,國內三桶油對民煉和地煉進行了圍剿,最后剩下三家大亨,賺得盆滿缽滿。去年開始,原油價格跌到40多美元一桶,按照這個下跌比例,我們國內成品油價格應該在不到3元一升,但是目前價格還在6元左右。可見,巨大的財富是全體國民創造的,但下山摘桃子的往往是國家隊。這從很大程度上傷害了國民的感情。
經濟增長=技術進步+勞動投入+資本投入。中國過去為什么在大家一直詬病產業低端,血汗工廠,全是山寨貨的現實下,長期保持高速增長。第一個核心原因就是當時中國有世界1/6的勞動力,中國的工資成本是美國的1/30,韓國的1/20,低的可憐的工資加無限供給的勞動力,使得勞動力成為保證經濟增長的不竭動力。光有勞動不行,還要有需求,于是中國及時轉向出口導向戰略,當時中國窮,沒有需求,國外卻有廣闊的需求,我們的產品只是別人價格的一半,10幾年時間,中國一躍成為世界工廠。就連我老家種大蒜的同學都做起了外貿,向日本韓國出口大蒜,幾年掙了7000余萬元。近幾年出口萎縮,他的公司成停業狀態,窩在家里天天回憶他意氣風發的那幾年,或許這將會是他一生中最為美好和溫暖的記憶了。第二個核心原因是中國早早引入外資,給了外資很多優惠,使得很長時間中國都是吸引外資投資的大國,同時恰逢世界經濟低迷,中國利用世界石油、鐵礦石等能源價格低廉的機會,一舉消耗了世界資源的1/3。為了增加競爭力,我們放任壞境污染,靠犧牲環境加快經濟發展速度,這相當于變向降低了資源成本。中國是個高儲蓄率的國家,用行政的力量將資本集中投資。外資+低價資源+政府投資,保證了中國的資本投入,這是中國高增長的第二個源泉。關于中國的技術進步,其實也在提高,只不過比較慢。因此過去三十年,我們的勞動力投入+資本投入成就了中國的高增長,也就是通常所說的依靠要素的投入拉動經濟,是典型的粗放型增長。
中國今天經濟持續下滑的根本原因是之前經濟增長的動力沒有了,首先人口老齡化加速,勞動力出現了斷層,勞動力供給急劇下滑,其次是中國的投資回報率加速下滑,最新的數據是投資回報率只有2%,還不夠利息,資本的投入沒有作用了。所以國家倡導創新,經濟的動力只能依靠技術進步了。但技術進步卻是非常漫長系統的事情,是一個國家的綜合能力,因此轉型的道路漫長且阻力重重。
前幾天,國務院國發(2015)66號文件中重點提到了積極順應和把握消費升級大趨勢,以消費升級引領產業升級,以制度創新、技術創新、產品創新滿足并創造消費需求。積極引導以通用航空為消費新時尚,要求加快低空開放,使得通用航空等傳統高端消費日益普及。有專家預判,未來十年通用航空市場需求超過6000億元,年增速近30%。飛行器制造、運營、維修、培訓等各產業環節帶來擴容機遇。我國有2800個縣,將來每個縣建設一個通用機場,投資規模將達萬億級。不得不感嘆:這真是一個舉國體制的大手筆。
從鄉鎮企業,高價商品房,畸形價格成品油,到如今引導的時尚高端消費概念的通用航空,會不會借著方便老百姓出行的借口,再一次洗劫老百姓的口袋?房子多了,人口紅利不夠了,國家可以放開二胎生育政策。那么,老百姓的錢沒有了,怎么辦呢?
筆者任職的國家隊前身是造飛機的,現在拓展業務到通航公司運營上。入職前看新聞,我們中美合資通用飛機生產線開工建設,不多久,飛機下線。筆者懷揣著美好的通航夢想加入了這個團隊,最后弄清楚了所謂的生產不過是噴涂個機尾號,可見飛機中國制造還有很長的路要走。要知道世界上有那么多的通用性能優良的好飛機,舉國體制要想趕超人家,尚需時日。去年伴隨著航展的央視2套節目還有一檔重要節目,那就是《中國重器》,專門介紹中國制造。對于飛機制造業之外的行業我不了解,所以不做評論。那么就說一說我所了解的飛機制造吧。這些年飛行,跟飛機制造企業打了20多年的交道。對于民機而言,尤其是通用類飛機,研發進程不容樂觀。筆者退役后任職的國有制造企業,也是筆者服役時的供貨商之一,這20多年,一直生產一種機型。在此期間,研發了一種23部小飛機,為了支持民族工業,打敗國外同類競爭者,選用可收放起落架的方式,局方專門在61部(《民用航空器駕駛員和地面教員合格審定規則》編號CCAR-61,簡稱“61部”)執照系統部分修改了培訓要求,可謂量身定做。盡管在這種支持下,其銷售業績并不是很好,中國制造被認可,還需要國家隊付出長久的努力。與此同時,我們中字頭平級的南部公司研發另外幾種通用機型,倒是出了幾款樣機。還承擔了國家水上大型飛機的項目,盡管是擴大版的某軍用型水上飛機,但是畢竟大了好幾號,成績不小,整機下線指日可待。從海軍選送的試飛員也已經到位,希望總要大于失望,期待國家隊能真真切切的揚名露臉一次。
二、新的歷史時期,供給側改革和人民幣加入SDR迅速拉起通用航空產業擰巴了。
供給側改革是一種尋求經濟新增長新動力的新思路,主要強調通過提高社會需求來促進經濟增長。對于如何拉動經濟增長,需求側管理與供給側改革有著截然不同的理念。需求側管理認為需求不足導致產出下降,所以拉動經濟增長需要“刺激政策”(貨幣和財政政策)來提高總需求,使實際產出達到潛在產出。供給側管理認為市場可以自動調節使實際產出回歸潛在產出,所以根本不需要所謂的“刺激政策”來調節總需求,拉動經濟增長需要提高生產能力即提高潛在產出水平,其核心在于提高全要素生產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