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10-19 19:14來源:中國航空網 作者:航空
|
2019年6月,東航旗下上海航空開通了中匈之間的首條直達往返客運航線“上海—布達佩斯”,匈牙利是首個與我國簽署“一帶一路”共建政府間合作備忘錄的國家,新航線與優質客艙產品,為中匈兩國的交流提供更高水準的出行保障。
空中產品優化的同時,在主基地上海、在巴黎、在阿姆斯特丹、在伊斯坦布爾……在多個“一帶一路”沿線的重要航空樞紐,東航通過與所屬天合聯盟伙伴或者其他合作航司的深入合作,為樞紐中轉旅客實現了從出發地開始,就能辦完各段登機牌、將行李托運到最終目的地的地面服務,為點對點之外、穿梭于“一帶一路”更龐大的轉機旅客群體,提供了便捷順暢的出行體驗。 不僅是客運服務,新冠疫情期間,東航“客改貨”飛機、“全貨機”開足“馬力”,全球運行、保通保暢,有力支持了產業鏈供應鏈穩定。 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從首屆到即將迎來第六屆,作為上海最大的主基地航空公司,來自“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的展品、商品,通過東航空運或地面裝運服務“落地”上海。東航利用全物流產業鏈的優勢打造“產地直達”,從南美洲智利出發的車厘子經過短短的20多個小時,就能從“枝頭”到中國老百姓的“餐桌”。東航從2013年的2架次“車厘子包機”增加到目前的每年近200架次,成為智利優質車厘子空運中國的最大承運商。這種模式還被復制到三文魚、龍蝦、榴蓮等“一帶一路”沿線國家農產品的跨國物流運輸之中,為貿易暢通、民心相通、互利共贏貢獻央企力量。 萬里馳援詮釋“風雨同舟” 2023年9月底,東航一架全貨機執行我國援助利比亞緊急人道主義物資包機CK5001航班,歷時近16個小時,途經2個落地國,飛經17個國家,將帳篷、急救包、凈水設備和監護儀等90余噸人道主義援助物資運抵利比亞東部城市班加西。 今年9月,地中海颶風“丹尼爾”以極為罕見的高強度、并罕有地在夏末出現,給地中海周邊多國、尤其是利比亞帶來巨大的大風和強降水災害。有專業分析認為,利比亞遭受的此次災害,是2008年緬甸風災以來,全球最大的風暴災害之一。中國政府決定向利比亞提供3000萬元人民幣的緊急人道主義援助,以幫助利比亞開展災后救援工作。東航受命執行援助物資包機,圓滿完成任務。 這樣的包機并非個例,多年來,東航在“一帶一路”沿線一次次承擔使命,或是馳援海外,或是接運中方人員回國,執行了眾多時間緊、任務重的航班任務。
今年9月,東航全貨機飛經17國,將我國援助物資運抵利比亞颶風災區。 2014年11月,東航受命執飛運送我國援外醫療隊專家赴西非埃博拉疫區的包機任務。包機需要從重慶調機到北京,醫療隊在北京登機,再技術經停莫斯科,隨后飛往利比里亞首都蒙羅維亞,援利醫療隊和物資在此組織降載,飛機則繼續飛往塞拉利昂首都弗里敦,在弗里敦組織我國援塞醫療隊的首批輪換,然后再將前一批援塞醫療隊員送回北京。整個航程歷時40多小時,尤其是在利比里亞首都蒙羅維亞和塞拉利昂首都弗里敦,當地機場設施薄弱、地面保障水平差,更是艱巨的考驗。最終,依托東航出色的專業能力保障,此次包機順利完成。 2017年國慶之夜,東航兩架包機經過40多個小時的飛行,往返近3.4萬公里,從加勒比海島國安提瓜和巴布達接回受困颶風災區的中方人員。2020年3月9日,東航全貨機從上海浦東機場星夜起航,載著近70噸救災物資,飛抵達卡拉奇機場,圓滿完成了中國政府向巴基斯坦提供的應對蝗蟲災害緊急援助物資的運輸任務。同年的3月12日,東航執飛了中國首班援外抗疫專家組包機航班,將我國政府和中國紅十字會向意大利派出的抗疫專家與物資送往羅馬,此后又多次執行赴海外的抗疫運輸任務;2021年3月18日,東航派出全貨機從北京到多米尼加首都圣多明各,飛行超過17小時,完成了中國民航首個新冠疫苗洲際包機任務。 在“一帶一路”倡議提出十周年的2023年,民航迎來了穩步快速復蘇,東航也正在這一節點上,迅速抓住復蘇機遇,有力開啟“日出東方、再次啟航”的嶄新航程。 今年以來,東航按照“樞紐優先、干線優先”的原則,加快推進國際及地區航班恢復。截至目前,東航已恢復通航國家28個,當前每周執行國際及地區航班約1800班。尤其是在中國民航出入境客流量最大的航空樞紐上海,東航預計今年11月初在虹橋浦東兩場的出入境客運航班將恢復至2019年的85%,大洋洲、歐洲、中東等“一帶一路”方向的航線恢復率分別達到92.3%、95.5%、100%。 下一步,東航將瞄準打造“航空運輸超級航空人”愿景,持續加大航網布局,計劃在東南亞、中東乃至更大范圍內,進一步開通“一帶一路”新航點。 隨著2023年到2024年冬春航季即將到來,東航一批飛往中東、南美等城市的全新“一帶一路”航線,一批連接國內航空樞紐和國外重點城市的新增航線,一批恢復和加密的國際航線還將持續“上新”,“空中絲路”越飛越多,越飛越遠,東航人織就的空中絲路畫卷,將更加絢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