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日,上海市寶山區人民法院(以下簡稱寶山法院)依法對一起破解無人機禁飛限制案進行公開開庭審理并當庭宣判。被告人高某、劉某被判提供侵入計算機信息系統程序罪,并處以刑罰。該案是上海法院首例因破解無人機禁飛限制而處以刑罰的案件。

無人機是“無人駕駛飛機”的簡稱,是指通過無線電遙控設備和自備的程序控制裝置操作的無人機。隨著無人機技術的不斷發展,越來越多的無人機開始在航拍、農業、救援、運輸等領域被大量應用。據民航局統計,目前我國實名登記的無人機數量超80萬架,其中民用無人機占主導地位。無人機越來越多被人們使用,隨之產生的便是各類無人機“黑飛”“亂飛”以及傷人等問題。
高某、劉某本是無人機的普通玩家,在使用過程中,對無人機破解逐漸產生想法。一次偶然的機會,二人通過無人機交流QQ群學會了如何破解無人機,達到解除無人機高度限制、禁飛區限制以及無人機接收信號增強等效果。此后,二人從中發現了商機,開始在淘寶上注冊網店,并通過貼吧等網絡平臺進行廣告,提供無人機破解的技術支持。按照破解的難易程度,每臺獲利150到300元左右。經查證,被告人高某累計破解無人機控制系統達60余臺;被告人劉某累計破解無人機控制系統達40余臺。
寶山法院審理后認為,被告人高某、劉某為牟取非法利益,為他人提供破解無人機禁飛、限高等限制的程序并安裝,達到20人次以上,情節嚴重,行為已構成提供侵入計算機信息系統程序罪,依法予以懲處。公訴機關指控的罪名成立。結合二被告人認罪認罰等量刑情節,依法判決被告人高某犯提供侵入計算機信息系統程序罪,判處有期徒刑七個月,并處罰金人民幣三千元。被告人劉某犯提供侵入計算機信息系統程序罪,判處拘役五個月,緩刑五個月,并處罰金人民幣二千元。扣押在案的作案工具及違法所得,依法沒收。
據看看新聞,《航空知識》雜志主編王亞男接受記者采訪時說,禁飛區和限飛區的劃定,有的是政府機構和重要的軍事設施,也包括一些有安全標準的民用設施,比如飛行場地、機場起降的航道等。正規廠商出產的無人機,在內核里就已經預置了禁飛和限飛的指令,正常來說,無人機是飛不進禁飛區的。但只要是軟件系統,就有被破解的可能。對于那些破解這個系統的人,可能沒意識到這里面巨大的風險。
在王亞男看來,盡管從全國到地方都存在相關法規,但是到了執行層面,仍然有不少難點。例如,要防止無人機進入禁飛區,就需要低空監控雷達、光學監控設備等設施進行嚴密探查,一般來說,軍事設施和機場等,可以做到嚴格監管,但一些景點或商業廣場等禁飛區域,并沒有這樣的管控設施。目前來講,要做到全面管控還是很難的。未來從法律上可以有新的考量,由于無人機屬于飛行器,若參照民用航空器的管理辦法,私自改造民用航空器,不僅是軟件系統入侵的問題,還有更嚴厲的處罰力度。

目前,民航局、交通運輸部等相關部門已經出臺了多項法規,對民用無人機加強管理。其中就包括,購買需實名登記、持證上崗、飛行高度限制、飛行報備等。各地也根據實際情況,設置了禁飛區域。國家層面也在加強立法,4月7日,國務院常務會議審議通過了《無人駕駛航空器飛行管理暫行條例(草案)》,其中就提到,要從生產銷售、組裝改裝、登記識別、人員資質、運行監控等全鏈條,加快完善監管體制機制,確保飛行活動安全有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