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十四五”規劃明確提出要加快推動通用航空產業發展,同時也要加快新一代信息技術、新能源、新材料、航空航天等戰略性新興產業的發展。
正在北京參加兩會的全國人大代表、中航光電董事長郭澤義和全國政協委員、中國航空研究院副院長吳希明帶來了兩份與“十四五”規劃綱要中提出要“加快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息息相關的建議。
“目前我國通用航空產業還存在發展不充分、不平衡的問題,要走出一條中國式現代化的通航產業高質量發展之路。”吳希明建議,通過設立重大專項等方式加快推動我國通用航空產業高質量發展。郭澤義認為,高端基礎元器件作為戰略性新興產業各類裝備的重要配套件,基礎關鍵的性能和質量對主機的精度、性能、壽命和可靠性起決定性作用,“加快高端基礎元器件創新對我們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起到決定性作用。”
吳希明在調研中發現,全國通航使用低空空域不足30%且沒有成網連片,空域劃設不精準、空域審批報備程序繁瑣等問題依然存在,難以滿足通航產業高質量發展需求。而且,基礎設施薄弱,滿足多元化需求供給不足。2021年,我國通航機場僅370個,大部分機場功能比較單一,難以滿足多元化服務需求;地區分布不均衡,地域廣闊的中西部地區通用航空機場建設密度較低。另外,國產航空器的應用與通航產業的戰略地位不匹配,目前我國通航市場國產航空器占比不足20%,過度依賴進口航空器,極易在備件支持、部件維修等環節出現“卡脖子”,從而給通航產業的高質量發展帶來隱患。還有一點,通航產業科技創新有待加強。新一輪科技革命推動通航業朝著無人化、智能化、綠色化的方向發展,電動飛機、垂直起降飛行器研制與應用逐步成為通航業發展的趨勢,亟需開展集智攻關,突破一批關鍵核心技術,以科技創新引領產業發展。
因此,吳希明建議,設立國家重大專項進一步加強對通航產業發展政策傾斜和投入,通過國家重大專項的牽引推動通航產業高質量發展。并以設立通航產業重大專項為前提,進一步優化“軍、地、航”跨部門協調機制加快推進全域地空空域改革步伐;引導國家和地方加大投入加速通用機場及配套基礎設施建設;加大對國產自主通用航空器扶持力度大力發展國產通用航空器;以航空應急救援為抓手不斷完善通航力量參與應急救援機制;以便于完善飛行服務保障形成網格化布局,促進產業的自立自強,帶動通航產業快速發展。
他還提出,應該充分發揮地方政府作用進行風險預判和資源配置,積極鼓勵通航產業科技創新,以科技創新引領產業發展。
郭澤義之所以建議聚焦高端基礎元器件發展,是因為作為現代工業制造領域和戰略性新興產業各類裝備的重要配套件,基礎元器件的性能和質量對主機裝備的精度、性能、壽命和可靠性起著決定性的作用。基礎元器件行業尤其是產品技術壁壘較高的高端基礎元器件,是關系國家重大項目建設的重要支柱。
雖然國家層面已經明確電子元器件產業發展相關方向,但是現行相關政策的集中度不高,尚不足以解決目前行業所面臨的問題和困難。“高端基礎元器件行業還存在明顯的短板和弱項,高端基礎元器件技術難度大、產業鏈配套企業多,與國際先進水平尚存較大差距,還不足以有效滿足下游整機發展要求。”因此在對我國高端元器件發展中存在的問題進行調研分析后,郭澤義建議加快建立領先創新體系,加強產學研用協作機制建設。重點布局高端基礎元器件國家重點實驗室、國家工程技術研究中心等源頭科技創新平臺。加強對基礎元器件產業基礎技術、預先研究的激勵政策,加大重大專項投入,并保持長期連續投入,加強國家知識產權示范企業的專利培育。
郭澤義建議,推進高端基礎元器件產業鏈發展協同。推動相關部委謀劃上下游聯合創新重大專項,出臺上下游聯合一體的激勵政策。推動高端基礎元器件產業發展集聚,重點培育優勢企業做大做強。布局成立國家級高端基礎元器件產業園。同時加強產業能力發展技術人才支撐。鼓勵高端基礎元器件優勢企業兼并重組。加快高端基礎元器件優勢企業國際一流建設。深度參與全球產業分工和合作,積極開展國際交流,強化并出臺針對高端基礎元器件的引智計劃政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