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按照慣例,競標中落選、型號流產的一方,隨之將面臨項目組的解散,曾經圍繞新機忙前忙后的一大批工程師、技術人員往往將各奔東西。
輸不起的競標,被叫停的合并,美國防務產業如何留人?
以更廣的產業視角來看待這次競標,西科斯基和波音直升機業務的成敗,也直接關聯到這些工廠所在地的制造業興衰。
它們身后的數百家供應商以及供應商們的成百上千個次級供應商、合作伙伴,還有數以千計的工作崗位的存與亡,最終會反映到亞利桑那州、康涅狄格州和賓夕法尼亞州的制造業和經濟表現上,最終傳導到近年來美國政府竭力鼓噪的“制造業回歸”和“美國制造”上。
千億軍機大蛋糕的吸引力
說完西科斯基-波音,再看德事隆集團旗下的貝爾公司,也并不是沒有上述之虞。只不過,相對于全線押注軍機業務的西科斯基來說,貝爾只是沒有把雞蛋全都放在一個籃子里罷了。
即便當前貝爾在民機業務上還算順風順水,但還是難抵來自五角大樓這次端上來的能一口吃成個胖子的千億大蛋糕。更何況,今天貝爾軍機業務的兩大王牌CV-22“魚鷹”傾轉旋翼機和AH-1系列武裝直升機的生產也即將進入尾聲。
貝爾公司在軍用直升機的生產上也曾有過輝煌,UH-1系列交付量超1.6萬架、AH-1系列交付了超1100架。
早在多年以前,隨著“魚鷹”再無大單,貝爾公司早早就開始了對工廠人員的“優化”。
對貝爾公司來說,如果未能贏得競標,同樣將對軍機業務形成重創:無機可產、當前的工廠和人員規模都難以為繼。貝爾公司在德克薩斯州阿馬里洛和沃思堡的工程技術人員、工人們都可能面臨下崗。
這樣的話,貝爾能做的就只有在“未來偵察直升機”的競標中全力以赴,甚至是破釜沉舟,將V-280在這次FLRAA競標中的心得、獨家“技能點”等遷移到貝爾-360“不屈”項目上,在FARA競標中增加勝算的籌碼。
不過,在“大蛋糕”FLRAA面前,FARA這份合同只能算是“一碟餐后甜點”了。
貝爾旗下軍機型號的生產地點是美國德州,而民用機型的生產則主要在加拿大魁北克的米拉貝爾工廠。
最怕的是推遲或減采購量
雖然FLRAA項目對于行業最上游的這三家制造商來說堪稱“不容有失”的“生死局”,但對于整個美國直升機工業來說,對于產業中下游的大大小小供應商來說,倒是多了些“失之東隅,收之桑榆”的意味。
特別是對于大型、中型的供應商來說,無論贏家是誰,都離不開它們來做配套供應,也就是說,對二級和二級以下供應商來說,不論競標結局如何,都將不愁生意。
西科斯基-波音的“挑戰者”X、貝爾的V-280,兩個團隊的供應商名錄多有交集。所以一些大中型供應商始終能從FLRAA競標中獲利。
但同時,不論是制造商還是這些供應商,它們的一致立場肯定是希望FLRAA項目不會被延遲、五角大樓的采購規模不會大幅縮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