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天涯愛科學
10月1日,鄭州無人機表演現場失控,大批無人機“自殺”式沖向人群,天空星光點點,猶如天女散發,游人驚叫閃避,亂做一團,但暫無人員傷亡報道。
事實上無人機表演過程中經常會出現失控炸機的情況。今年1月份,重慶無人機表演就出現故障,大批無人機紛紛撞上大樓后墜毀,現場零部件散落一地,殘骸遍地皆是,據表演團隊說,損失非常慘重。
近年來,隨著技術的進步,越來越多地方開始開展大型無人機表演。成百上千臺無人機在空中演繹出色彩鮮艷、造型多變的3D立體動感圖像,科技感十足的繽紛夜空引來大批游客駐足觀看,有些地方甚至作為旅游觀景項目來開發,用以吸引游客。
和煙花匯演相比,無人機表演無疑有其獨特的吸引力,而且還有一個突出的優點,就是環保,且可重復使用。不過價格可是不便宜,一次中型規模機隊表演(400~500架次)報價要80萬~100萬元左右,而大型的機隊(2000~5000架次)則至少要四五百萬起。
為什么這么貴呢?
首先硬件投入不菲。一架無人機至少超過千元,而一套包含基站、控制器的機隊平均售價要5~10萬元,其中所含的無人機數量也不過10架而已,如果要出動到數百架,甚至上千架無人機,其硬件投資所需的費用有多大也就可想而知了。
其次是軟件控制技術的投入。無人機編隊表演要解決授時、導航、抗干擾、路徑協調等等復雜的技術難題,其中尤以通信干擾和精準定位問題為甚。
無人機數量少的時候,通訊自然不成問題,但一旦上到幾百架甚至千架規模時,機與機、機與基站之間的通訊,就成為最難解決的技術難點。每架無人機都有獨立的IP地址,地面站是一臺電腦,電腦通過陣列天線向無人機發出指令,無人機也會根據指令實行機與機之間的協調。這些指令與協調會產生龐大的通訊數據。這些通訊數據都是在法律許可的2.4G頻段下進行,而這種頻段帶寬非常有限,自然干擾特別大。一旦通訊數據得不到優化,控制信號被干擾、丟失或者停止響應的情況下,無人機就會發了瘋般失去控制,互相碰撞,紛紛墜地。
基站系統
另一個難點是精準定位問題。無人機編隊要想在空中表現出準確的圖像,精準定位就變得至關重要。在特定的空間里,無人機編隊非常密集,機與機之間距離只有3~5米。要求定位誤差不能超過兩米,否則隊形發生變化時,就非常容易發生撞機事故。
為了確保安全,大規模表演無人機通常要采用RTK差分定位系統。該系統能夠提供準確的三維定位,其精度達到厘米級別,但是這套系統非常昂貴。
定位系統
這些還只是前期需要解決的投入。擁有了這些技術之后,無人機表演團隊更多的工作是放在創意設計上。按照每次不同的表演任務要求,團隊需要設計不同的表演圖像,其流程一般包括創意設計、編舞軟件制作、串聯成舞,軟件模擬、導入飛行設備、實地飛行測試等大量繁瑣的工作。
最后,后期投入也不低。團隊到各地提供服務時,需要支付物流、交通、食宿等各項開支。表演規模越大,需要的團隊服務人數也就越多,一些數千架級別的無人機表演任務,前前后后要動用到200人以上。
當然,也有一些人懷疑,無人機大型表演中的集體炸機,可能也和同行競爭,有人搞破壞有關。
盡管無人機表演不便宜,但是和一些煙花匯演,特別是大型煙花匯演相比卻又是小巫見大巫了。
2020年悉尼跨年煙花匯演,就投入大約650萬澳大利亞元,約合3170萬元人民幣,1300多人,耗時1萬多個小時,進行了精心編排和打造,其中80%的煙花來自中國。
但不管如何,長期以來盛極不衰的煙花匯演,正在被大規模無人機表演搶去風頭,如果單純從環保角度來看,煙花表演以后被無人機表演取代也不是不可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