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1-09-16 12:15來源:通航信息網 作者:通用航空
|
證券時報記者 王小偉 “我國還沒有任何一個產業像通航一樣,發展水平如此滯后于國民經濟的水平。”天九通航集團聯席總裁孫永安對證券時報記者表示,“但從近年發展趨勢來看,隨著多省份積極申請全域低空開放,通航產業發展步伐預計會出現大幅提速。” 從1951年一架C46型通航飛機飛越廣州城市上空噴灑滅蚊蟲藥劑開始,新中國通用航空今年剛好走過70年歷程。隨著我國低空空域管理體制改革的穩步推進,以及通用航空被確定為國家戰略性新興產業,通用航空迎來新的發展時期。這直接帶來上市公司和各路資本的爭相搶灘布局。在此過程中,包括共享飛機在內的一些新通航模式開始出現。 上市公司搶灘通航 今年9月,航空工業與湖南省人民政府簽署了《通航產業發展戰略合作框架協議》,雙方將在通航制造與運營、航空應急救援體系建設、通航基礎設施建設等方面開展全面合作,推動湖南通用航空全產業鏈體系建設。此外,包括安徽六安等地在內,部分通用機場可行性研究報告也進入審批前公示。這被業內視為部分地區通航發展出現提速跡象。 通航產業預期升溫,帶動了產業鏈條的蓬勃興起。A股公司加緊布局通航賽道。 借道并購發力的代表為萬豐奧威。公司去年確立了金屬材料輕量化汽車部件和通航飛機制造產業雙引擎驅動戰略格局。鉆石飛機2017年被萬豐航空收購后,2020年成為公司控股子公司,2021年引入國有資本。今年8月,萬豐奧威在互動平臺回復投資者稱,鉆石飛機訂單已經排到2023年。 產業龍頭也在提速融資補血。中信海直去年發布13.6億元的定增預案,并成為A股有史以來審核速度最快的再融資項目。公司方面曾指出,隨著融資資金的到位,公司將圍繞海上石油、應急救援、通航維修、港口引航、陸上通航五大重點業務板塊,實現產業鏈延伸和戰略轉型目標,未來將積極開拓陸上飛行業務,合理調整業務收入比例結構,完成向綜合運營服務商和全面高質量發展兩大核心轉變,實現產業鏈延伸和戰略轉型目標。 重點布局駕駛培訓業務的東方時尚也開始向飛行培訓伸展觸角。公司方面向記者明確,今年已經將26年駕駛培訓經驗運用到飛行培訓中,開展航司飛行員、通航飛行員培訓業務,希望使通航業務成為公司新的收入、利潤增長點。 “目前公司已經在河南周口、山東德州、河南商丘(在建)、北京平谷運營四座通航機場,實現了“三校四場”的運行規模。公司目前擁有46架飛機,培訓產能約400人,目前公司在手訂單約3.6億元。” 這種預期還在持續引爆。在投資互動平臺上,有投資者就最新詢問山河智能,“面對低空開放大機遇,公司是否考慮研制個人飛行裝備?最好是氫能源+鋰電池那種,能飛100多公里就行。”公司方面對此回復,你的建議已收到,將轉達給相關部門討論。 共享模式爭搶C位 天九通航集團聯席總裁孫永安對記者分析說,現在的通用航空,可以類比多年前的私家車行業。“隨著湖南申請全域改革,多省份積極申請全域低空開放,低空空域呈現由點向面快速輻射,通用航空將會更加快速的發展起來。” 公務飛行是通航產業的典型場景。由于專機定制線路、短時間內可抵達數個商務目的地、不受航空公司航班排期限制等優勢,以高端群體企業家為代表的群體,已經成為公務機的主流消費人群。 雖然有越來越多的企業家熱衷于公務機出行,不過也面臨不少痛點。首先是飛機引進成本高,通常需要單人分擔。第二是浪費情況較為嚴重,目前一架公務機一年使用時長大概僅為100小時左右。第三是使用效率低下。 為了解決這些痛點,共享公務機正在成為新模式。9月9日,天九通航旗下第3架共享專機成功首飛敦煌,這是自去年12月中國首架共享專機天九一號飛虎隊在海口美蘭機場成功首飛以來,短短8個月時間內天九通航運用“產權共享模式”推出的第3架共享公務專機。 在孫永安看來,未來出行趨勢是“網約通航,按需通行”,共享是符合這一趨勢的最佳選擇。在其共享模式下,一架公務機的產權會被分成40等份,機主通過2.5%的產權享受公務機整個權益,共享則可以降低采購成本和使用成本。從今年1月到6月,天九通航公務機單機飛行了220余小時,遠遠高于行業單機年平均飛行約100小時的水平。 從全球來看,共享航空模式最為著名的案例,是巴菲特通過收購NetJets這家公務機運營公司的股權切入共享通航。2014年前后,NetJets曾表示獲得中國民用航空局CCAR-135運營合格證,將在華開始提供私人飛機租賃業務,成為首家獲準在華運營的海外私人航空公司。雖然當時引發通用航空股票的大漲,但是最終沒能成行。 市場的觀點是,NetJets遭遇水土不服,原因之一在于只瞄準頭部企業家。孫永安介紹,天九航空所瞄準的是中國企業家潛在客戶。“因此,巴菲特按照16個機主等分股權,而天九通航則是分成了40份。之所以設定為40位機主,主要考慮天九集團所擁有150萬企業家客戶大部分為共享專機體驗客戶,需要通過體驗式消費逐步成長為共享專機真正的消費群體,最終帶動共享專機網絡和機隊規模化擴張。” 智能飛行器與智能汽車 “雖然智能汽車被資本市場認為發展得炙手可熱,但在我看來,智能飛行器肯定比智能汽車更先進入生活。”孫永安認為。 統計數據顯示,中國通用航空行業市場規模近年來呈上升態勢,其中市場規模在2014年至2018年間高速發展,由19.6億元上升至36.7億元,年復合增長率達17.0%。 監管方面多年前就曾強調民航與通航兩翼齊飛的格局,這也帶動了通航企業數量每年都保持在兩位數增長。尤其隨著科技發展,5G、目視航圖和北斗等技術的應用,使直升飛機、私人飛機、智能飛行器越來越廣泛的應用于救援、城市出行、勘測、攝影等領域。 按照天九通航對未來城市空中交通UAM產品設計,從東北三環的三元橋達到首都機場,智能飛行器只需要80元左右,與網約車平臺已經大致相當,不過時間消費方面從40分鐘縮短為5分鐘左右。 孫永安認為,近些年來,阻礙中國通航產業發展的主要是兩個因素。“首先是基礎設施不夠,尤其是一線城市尤為緊張。其次是運營費用太高,這需要以共享為代表的新模式解決。” 轉自:《證券時報》 |
上一篇:巴西一架小型飛機墜毀 致7人喪生
下一篇:共享專機:天九創造空中出行新業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