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1-08-27 20:27來源:中國青年網 作者:通用航空
|
隨著科技進步,民用無人機在各領域發揮重要作用。但同時,無人機“黑飛”干擾航空秩序等意外事件頻發,對重要地域的安全保衛、治安管理等構成挑戰。 監管機制不全 今年2月,青海西寧曹家堡國際機場(以下簡稱西寧機場)出現無人機“黑飛”事件,致使多架航班延誤、備降,大量旅客滯留機場,嚴重影響社會正常秩序。 事件發生后,青海省公安機關成立專案組展開調查,抓獲違法嫌疑人10名,其中治安拘留6人、治安罰款2人、移交其他部門處理2人,查扣收繳無人機10架。 無人機“黑飛”事件,不僅反映出群眾安全意識淡薄、飛行器安全知識欠缺的問題,還暴露出民用無人機實名認證未全覆蓋,監管條例不完善,違法打擊力度不強、禁飛區域防護機制不健全等問題。 無人機實名認證未全覆蓋,監管問責無法落實。2017年6月1日起,中國民用航空局正式對質量為250克以上的無人機實施實名登記注冊;2017年8月31日后,使用未在系統中登記的無人機將被視為違法行為。但半月談記者走訪發現,一些地區仍有人員使用未實名登記的無人機。 慧飛UTC無人機應用技術培訓中心青海振翅分校培訓人員周夢瑤說:“2017年后生產的機器都完成了實名制,而2017年前的機器沒有強制進行實名制登記,這部分無人機很難追查到相應的飛手。” 監管條例不完善,違法打擊力度不大。西寧機場無人機“黑飛”事件發生后,青海省發布了《青海省關于加強無人機等“低慢小”航空器安全管理的通告》明確無人機等“低慢小”航空器的種類及飛行范圍。但在實施過程中,還存在一些不足。中國民航局《無人駕駛航空器飛行管理暫行條例(征求意見稿)》曾于2018年1月公開征求意見,但至今未出臺。個人擁有的、非經營性的無人機,存在管理空白。 禁飛區域防護機制不健全,防護設備不足。“現在,無人機廠家劃定的禁飛區與中國民航局所公布的數據實時同步,并且為保證安全,部分無人機廠家甚至會在國家規定的機場限飛區域之外再設定限飛區,限定無人機飛行的高度與距離。正常情況下,不存在隨意闖入禁飛區的情況。”周夢瑤說,“但社會上還存在破解禁飛區程序的情況,俗稱‘越獄’,這種無人機可以隨意在禁飛區起降。” 完善機場防護機制 受訪人士認為,無人機是一種新興事物,對其監管的機制亟須跟上。 落實無人機實名制,加強無人機審查監管。青海省公安廳機場公安局局長陶學斌說,應提高無人機飛手準入門檻,推行無人機一機一碼標識,為無人機配發“行駛證”,飛手核發“駕駛證”。 周夢瑤認為,落實無人機實名制,應對未進行實名制登記或無證照而隨意使用無人機的行為應給予嚴厲打擊。 完善無人機管理法律條例,加大執法監督力度。鑒于目前青海省沒有無人機管理的相關法規,執法監督部門面臨“無法可依”的尷尬處境。陶學斌呼吁,根據實際情況,出臺青海省無人機管理法規和條例。 青海機場有限公司安全航務部負責人孫樹娟表示,出臺的規定應明確機場空域的監管范圍、監管主體以及監管方式,避免出現“九龍治水”現象。 多位受訪人士建議,建立多方協同的禁飛空域防護機制,并增強禁飛空域防護力量,如設置“電子圍欄”屏蔽信號,相關執法部門配備電子反制設備,第一時間干擾并控制違法無人機等。同時,要求無人機廠家加強禁飛區管理程序設計,必要時加裝路線跟蹤設備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