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1-05-14 16:12來源:民航事兒 作者:中國通航
|
不過,要拿獎,要拿到投資,也絕非易事,必須憑實力。首先是這次報名的項目很多,有416個,目前有55個進入半決賽(科技創新組39個項目和創業投資組19個項目,有3個項目同時參加科技創新組和創業投資組比賽,名單詳見文末附件),競爭非常激烈;其次,大賽對項目的要求也不低,對于科技創新項目而言,要求其科研成果針對航空產業發展遇到的難點、痛點、熱點問題,要求其技術成熟度達到6級以上,即工程化的程度;對創業投資項目而言,要求準確描述其商業價值和未來市場空間,對項目的其他社會價值也要進行定量分析,保證創業項目的投資價值;第三,大賽專門設定了“盡職調查”環節,對于晉級總決賽的每個項目,以及被重點關注的項目和有爭議的項目,專家組會深入參賽單位進行調查,避免“PPT項目”來渾水摸魚。所以,不管怎樣,最終還是憑實力說話。
不過,認真統計了一下進入半決賽的項目,發現與通航有關的項目基本上是無人機方面的,而且大多數是技術型的,類似攜程這樣以運營模式和商業模式見長的項目很少,而且通航運營環節的項目一個也沒有。其實,這個也可以理解,無人機的產品化、規;⒓夹g化以及天然與科技和互聯網相連,所以更容易被投資人看好,自然更容易脫穎而出,而通航運營項目本來就是重資產而且相對小眾,商業模式相對傳統,在以創新見長的比賽中難以取得優勢。
那么,矛盾來了,我們都盼望著中國能出一個公平、公正、負責的通航創新創業賽事平臺,但如果真的百分之百公平、公正、對投資價值負責,那么結果就是我們通航人最期盼得到支持與發展的有人機通航運營項目往往在PK中會處于不利的地位。所以,未來,通航類創業賽事是不是可以在追求"科學比賽與投資評估”的同時,考慮價值觀上的傾斜,比如拿出一些名額和機會給有人機的通航類運營項目,給那些以通航商業模式創新見長的項目,給那些能夠推動通航市場發展乃至創造新市場的項目,當然這個對于賽事主辦方來說,有很大的挑戰。
以前筆者還真不敢奢望能看到這一幕,但是如今隨著運動類飛行執照培訓和運動類飛機的快速崛起帶來的通航消費級市場爆發,以及航空科普教育孕育的大眾航空消費新市場,筆者是非常有信心的。這次半決賽,筆者沒發現有任何一個運動類飛行執照培訓或航空科普創業項目入局,雖然有點遺憾,但是想想也可以理解,因為大賽是去年報名的,去年受疫情影響,很多消費級市場項目遭受重創,估計報名的本來就不多,即使有報名,估計以去年的市場態勢,未必有心思參賽到底。不過,到明年就不一定了,期盼明年的大賽能見到這兩類創業項目上臺。
說到這,有必要提一下這次大賽的一個花絮,那就是大賽搞的一個讓大家推薦身邊的創業英雄和創業項目,也就是說被推上創業項目榜單的那些項目,很多項目負責人自己是沒有去報名的,是因為這個項目做得還不錯,被網友們自發推到榜單上,然后被網友投票頂到了最前面。然后,神奇的是,在這個榜單里,我們就可以看到一些我們通航人希望看到的項目,那些熟悉而親切的項目,甚至有運動類飛機&飛行培訓和航空科普項目。
![]() ![]() ![]() ![]() ![]() 所以,這個榜單希望年年有,也希望大賽主辦方能從這個榜單中發現和挑選一些項目參賽,或許是一個發現好項目的新方法。這樣也能解決本文開頭很多創業者的那種進退猶豫不決的糾結,因為如果他的項目真的很好,就會被身邊的人投票送上榜單,或許主辦方找上門了,項目負責人都不知道。這才叫喜從天降。挺有意思。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