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0-10-17 17:52來源:中國民航網、中國民航報 作者:中國通航
|
為通航發展提供政策潛力。我們要以《指導意見》為目標,以“十四五”規劃為契機,以通航產業示范區為抓手,以通航政策法規體系重構為重點,全面評估現行通航規章標準條例,并根據輕重緩急,與時俱進,進行修訂;完善通用航空專項補貼政策,統一補貼申報和發放標準,降低企業成本,激發市場活力,重點加大對應急救援、醫療救護等社會公益特征明顯的服務領域的支持力度;鼓勵和支持發展通航金融、通航保險、通航租賃等業務,加大金融業對通航產業發展的支持和扶持力度;在交通條件較差的落后邊遠地區繼續實施基本航空服務計劃,建設通勤機場,盡快完善通用機場網絡;將通勤航空納入運輸航空的管理序列,加快補齊通用航空發展的短板,實現民航兩翼優勢互補、共同發展。
為通航發展注入地方活力。地方政府要立足服務國家發展戰略和實際需求,提前合理規劃布局當地通用航空產業的發展;加大資金投入力度,設置通航發展專項補貼;在建成使用后的考核管理上,要充分明確其公益屬性;將通用航空的發展與方便群眾出行、開發旅游資源、刺激娛樂消費相結合,形成產業鏈和發展內驅力。如江西省圍繞構建若干通用機場與運輸機場相銜接的短途運輸網絡,打造“江西快線”,著力探索“航空+旅游”模式,把江西省作為旅游大省和航空大省的優勢充分結合,推進通航旅游目的地的優質資源整合,旨在共筑“江西省通勤航空生態產業鏈”發展新模式。又如作為入選國家首批通用航空產業綜合示范區的安徽省蕪湖市,引進包括通用飛機、無人機、航空發動機、螺旋槳、復合材料、航電等產業項目,已逐步構建研發、制造、維修、運營“四位一體”的通航產業發展生態鏈,形成了具有安徽特色的通航產業體系。
![]() 為通航發展提升自身實力。通航企業是通航生態體系的主體。安全始終是通航企業發展的生命線,8月,通航發生了三起不安全事件,其中兩起發生了人員死亡,為我們敲響了安全警鐘,通航企業要正確處理好安全與發展、安全與效益、安全與正常、安全與服務、安全與改革的關系,毫不動搖地堅持“安全第一”的原則。通航企業要加強企業管理,嚴格遵守行業相關規章制度,加強對專業人員的資質培訓和審核,提升自身抗風險能力。通航企業要創新運營模式,加強通航企業與運輸機場之間的合作,支持大型運輸機場開展通航服務,暢通通用航空對運輸機場的客貨流量的輸入價值。如內蒙古的滿洲里,云南的保山、騰沖,通航企業與當地機場緊密合作,使得通用航空短途運輸有機地納入到當地民航運輸體系中,形成了“干支通 全網連”的戰略格局。
為通航發展提供科技動力。加強產學研合作,打造通航產業聯盟,加強通用航空新技術研發和運用,掌握核心、前沿和關鍵技術,發揮無人機等新業態、新模式對傳統通航的迭代作用,培育和形成先進的通航科技研發運用體系。科研院所要為整個行業提供具有前瞻性的規劃設計,為行業主管部門、地方政府、通航企業等提供戰略咨詢。要加強通用航空人才培育,擴大培訓規模,加強對外合作,培育和形成高質量的通航人才培養體系。要進一步加強科技創新平臺基地建設,加快自主創新步伐,盡快突破關鍵核心技術,研制自主可控的重大技術產品和裝備,為通用航空高質量發展提供科技支撐。
為通航發展謀求發展合力。通航協會作為行業群眾性自治組織,已有150余個會員單位,要真正發揮橋梁作用,加強企業、協會、政府之間的溝通;要完善協會各項章程,加強市場調查研究,制定相關技術標準,加大法規宣貫力度,服務通航企業發展;要加強內外合作,參與協調交通部門和衛計委的緊急救援、應急部門的抗震救災和應急管理、體育部門的休閑運動、文化旅游部門的旅游消費等。中國民航報社作為行業主流媒體,要發揮紐帶作用,唱響主旋律,把握主導權,打牢主陣地,創新運用融媒體傳播手段,展示通航成就,宣傳通航發展,傳播通航文化,為通航發展創造良好的文化輿論環境。
后疫情時代,我們要統籌國際和國內兩個大局,抓好發展和安全兩件大事,暢通國內與國際兩大循環。我們是新時代通航發展的開拓者、建設者、管理者,共同肩負著促進我國通用航空事業高質量發展的光榮使命。讓我們以滿足人民對美好生活的需要為宗旨,齊心協力構建我國現代化通航生態體系,開啟通用航空高質量發展新進程,為更好地服務民航強國建設和民航高質量發展,更好地服務國家戰略和地方經濟社會發展,貢獻我們的智慧和力量。(中國民用航空局黨組成員、副局長胡振江)
來源:中國民航網、中國民航報;通航圈綜合編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