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0-10-16 09:38來源:通航在線 作者:中國通航
|
10月15日,民航局舉行例行新聞發布會,民航局新聞發言人、相關司局主要負責人介紹民航9月安全生產運行情況、介紹十三五以來民航安全發展情況、十三五以來民航運輸發展情況、十三五以來民航基礎設施建設情況,并答記者問。
9月份,通用航空飛行10.7萬小時,同比增長12.4%
會上,民航局航空安全辦公室副主任喬以濱介紹,9月份,全行業完成運輸航空飛行88.9萬小時,恢復至去年同期的87.8%,環比增長2.0%;通用航空飛行10.7萬小時,同比增長12.4%,環比增長1.6%。未發生運輸航空事故,行業安全生產繼續保持總體平穩態勢。截至今年6月底,中國民航“十三五”安全目標完成情況如下:運輸飛行每百萬飛行小時重大事故率5年滾動平均值為0,好于安全目標(世界同期重大事故率5年滾動平均值為0.088);生產經營性通用航空每萬飛行小時死亡事故率0.052,好于安全目標。未發生非法干擾造成的航空器重大事故;未發生重大航空地面事故。
“十三五”期間,我國民航運輸和通用航空發展實現“兩翼齊飛”
會上,運輸司副司長商可佳介紹了十三五以來民航運輸和通用航空發展情況。
“十三五”期間,我國民航運輸和通用航空發展實現“兩翼齊飛”。運輸航空在速度、質量、效益方面穩步快速提升,在國家綜合交通運輸體系中比重逐年增加,航空運輸總周轉量繼續保持自2005年以來世界排名第二的位置,并逐年縮小與第一的差距。通用航空在國家政策指引下,迎來發展新機遇,開創事業新局面,創新試點取得階段性成果,分類管理和“放管服”改革收獲全方位成效。
運輸航空方面。“十三五”期間,國內經濟下行壓力加大,中國民航仍然保持了較快的增長速度。截至2019年末,全行業完成運輸總周轉量1293億噸公里、旅客運輸量6.6億人次、貨郵運輸量753萬噸,年均分別增長11%、10.7%和4.6%。旅客周轉量在國家綜合交通體系中比重由“十二五”末的24.2%提升至33.1%。具體呈現以下特點:
一是航線網絡日趨完善。截至2019年,我國共有定期航線5521條,國內航線4568條(包括港澳臺航線111條),國際航線953條。境內通航城市234個。國內航空公司從境內66個城市通航65個國家的167個城市。境內航空公司從30個城市通航香港、19個城市通航澳門、49個城市通航臺灣地區。
“十三五”期間,民航局以樞紐建設為牽引, 積極服務國家戰略,不斷完善國內航線網絡。圍繞京津冀協同、長三角一體化、粵港澳大灣區建設發展目標,全力打造北京、上海、廣州三大復合樞紐,支持基地航空公司做強樞紐航線網絡,疏解北上廣機場非樞紐功能。重點建設昆明、成都、西安等區域樞紐,實現直轄市、省會級城市間航線聯結。布局面積較大的省內區域航線網絡,引導航空公司深耕支線市場,實現干支相互促進的良性循環。
“十三五”期間,民航局以優化、量化國際航權資源配置為牽引,服務國家“一帶一路”建設目標,支持地方經濟社會發展,鼓勵引導航空公司開拓國際航空運輸市場。統籌北京“一市兩場”協同發展,突出發揮大興機場作為國家發展新動力源的作用。截至2019年末,我國航空公司已開通與47個“一帶一路”合作國家的520條國際航線。疫情前,已完成大興機場至俄羅斯、英國、法國、韓國、日本等國家的航權配置工作。
二是運輸服務品質穩步提升。民航局堅持“發展為人民”的理念,守牢“真情服務”底線,持續開展專項行動,服務品質逐年躍升新臺階,各項便民服務舉措取得實效,旅客滿意度顯著提升。
“十三五”期間,航班正常工作實現從階段治理向常態管理轉變、從規模速度向質量效率轉變、從經驗管理向科技支撐轉變。2019年,全國航班正常率81.65%,連續兩年超過80%。今年前三季度,達到87.04%。同時,航空公司、機場、空管等行業運行主體自身原因的延誤比例大幅下降,航班平均延誤時長明顯減少,行之有效的航班正常治理體系已基本形成。
“十三五”期間,民航局每年開展服務質量提升專項行動,服務難題逐步得到解決。購票環境持續優化,41家國內航空公司實施客票退改簽“階梯費率”。餐食質量更有保證,機場餐飲基本實現“同城同質同價”。旅客投訴渠道暢通,開通12326民航服務質量監督電話,國內航空公司投訴響應率達到100%。建立民航旅客遺失物品查詢平臺,已有25家機場在平臺上線。行李運輸條件明顯改善,8家航空公司和29家機場參與跨航司行李直掛試點,普遍適用的“通程航班”海關監管政策順利出臺;掛牌認證“航易行”行李跟蹤公共信息平臺;RFID(射頻識別)系統建設進入“串線成網”階段。“無紙化”便捷出行蔚然成風,千萬級機場國內旅客自助值機占比超過七成。機上WIFI建設加快推進,19家航空公司的506架飛機為855萬旅客提供客艙無線網絡服務。安檢新模式逐步試行,15家千萬級機場試點“旅客差異化安檢”,首都、大興等機場實現部分區域海關查驗與民航安檢“一機雙屏”、“一次過檢”。物流信息化加速推進,航空貨運電子運單突破160萬票。特色服務明顯提升,“軍人依法優先”通道實現運輸機場全覆蓋;母嬰室建設進一步完善;實施《殘疾人航空運輸管理辦法》;累計為人體捐獻器官開通航空運輸綠色通道5149次。
通用航空方面。“十三五”期間,民航局貫徹落實《國務院辦公廳關于促進通用航空業發展的指導意見》,以“熱起來、飛起來”為牽引,變革監管理念,創新發展路徑,優化運營環境,激發市場活力,通用航空迎來新的發展機遇期。截至目前,我國傳統通用航空企業509家,運營航空器2913架,分別較“十二五”末增長81.1%和30.3%。2019年,傳統通用航空運行106.5萬小時,比十二五末增長36.7%。“十三五”期間,無人機新業態迅猛發展,網上注冊開展通航作業的無人機企業超過9700家,商用無人機超過12萬架。2019年,云平臺注冊無人機運行125萬小時,今年1-8月,達到141萬小時。
“十三五”期間,通用航空在以下方面取得較大進展:
一是行業治理體系更加完善。民航局出臺《關于通用航空分類管理的指導意見》,創建法標體系、培養人才隊伍、做實工作機制、搭建服務平臺,將通用航空“分類管理”和“放管服”改革實踐的成功經驗逐步轉化為制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