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0-07-17 21:32來源:雨飛工作室 作者:中國通航
|
二、森林信息化管理平臺
本平臺內部開發團隊150人,平臺技術得到了國家863技術支持和國家中小企業創新基金支持。并研發了一套應用森林防火、生態、資源監測預警的綜合解決方案,已廣泛應用于林業部門。森林信息化綜合管理平臺包括智慧森林防火預警系統、智慧林業生態監測系統、智慧林業資源監管系統三大部分。其次還有運維管理、數據管理、視頻管理、防火調度、大數據分析、APP等子系統功能。
森林防火網格化監測預警云平臺是一款前段無人值守、全天實時監測、可實現智能報警、真正適合林業特點的智能視頻監控系統。系統集熱源探測、數據收集、視頻聯動、預警預測、應急指揮等功能為一體,基于窄帶物聯網技術,以網格化熱源監測為基礎,輔以視頻監測,防火告警為核心功能,同時擴展地理信息系統、應急指揮決策等附加功能。系統可完整實現監控監測、火險預警、信息發布等功能,實現了森林防火工作的科學化、信息化、規范化、高效化,做到災情早發現,早解決。本平臺引進數十套無人機及多架動力三角翼設備,均配備正射與傾斜攝影雙傳感器系統,在東北、廣西、西藏、新疆分別建立中低空遙感服務中心,在全國多數地區具備無人機24小時到達服務能力,可面向用戶提供定制式、多類型、多樣化的航空遙感數據服務。
![]() 圖1森林防火
2.1系統特點
(1)自動掃描:平臺提供Z字形掃描運行方案,支持全景拼圖,可分時間段設置自動巡航腳本,達到對預警范圍內的實時監控。
(2)準確識別:采用熱成像煙火識別技術,核心的智能識別算法,對煙火的光譜分析、空間幾何特征分析及運動軌跡分析,對煙火識別的準確率在95%以上,無漏報。
(3)及時報警:系統一旦識別到煙火,指揮中心監控機房就會響起報警聲,同時平臺上、APP上會以報警提示圖標通知相關人員,達到第一時間多種方式報警。
(4)準確定位:發現疑似火情后,依據前段設備的GPS位置、云臺方位信息、火源像素坐標和地圖三維GIS高程數據聯合計算,快速準確定位火點的GPS位置,并在電子地圖上標示火點位置,定位精度最高可達幾十米。
![]() 圖2火源識別及定位
2.2系統優勢
![]() 2.3核心技術——智能圖像煙火識別算法
![]() 另外智慧林業生態監測系統和智慧林業資源監管系統可實現自動化的林場砍伐、違建巡查監管、生態數據自動化采集、數據展示與分析、林業植被信息化管理等方面的需求。
(1) 自動化的林場砍伐、違建巡查監管
我國林場普遍面積較大,交通、通訊不便,給林場的砍伐、違建監管增加了很大的難度,目前林場大多采取巡檢隊踏勘的方式對林場進行監察,巡檢效率低、周期長,信息反饋不及時、漏檢率高。
智慧林業資源監管系統提供時空數據對比技術對林場進行定期巡檢,將不同時間的遙感地圖數據進行對比自動分析,通過地圖差異化的結果來自動分析林場的砍伐和違建情況。
(2)林場生態數據自動化采集、展示與分析
林場的生態數據較為豐富,包括氣象、環境、土質、水質等,大多數林場設備落后,數據采集還是采用傳統的人員外業采集的方式進行,各類數據沒有統一的平臺進行展示管理,更談不上數據分析利用。
![]() 圖3生態數據采集
智慧林業生態監測系統通過水文、土質、環境及氣象等方面的傳感器對林場各類生態數據的自動化采集、集中管理和分析,不僅是有利于林場的日常管理和維護,對林業生態的信息化發展也是至關重要的。
(3)林業植被信息化管理
林場對植被的劃分管理還停留在圖紙上,這樣對林場大范圍的管理不直觀也不準確,更無法記錄各植被的所有屬性信息。不方便管理者對林場植被的整體宏觀把握。
森林資源監管系統將植被信息化管理實現植被三維展示、查詢和統計,植被的所有屬性信息通過點擊不同的植被圖層進行展示,并可實現針對面積和數量的統計。
“綠樹村邊合,青山郭外斜”,自古以來優美的自然環境就是人們的向往。人與大自然息息相通,通過信息技術,我們與每一棵樹、每一片森林進行“對話”,精確“感知”它們的“喜怒哀樂”,了解他們的“衣食住行”,從而精心呵護每一片綠蔭。云感物聯網 的嘗試只是個開端,敢于創新,敢于向新技術應用的“無人區”挺進,加快“智慧林業”建設,生態森林將迎來無限風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