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0-05-15 09:22來源:通航委 作者:中國通航
|
統籌融合,空地協調。我國應急管理正式步入了“大應急”時代,要應對“全災種”救援。這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必然要求,也是總體國家安全觀的戰略之一。所以為了實現這個目標,必須在做整體規劃的時候注意打破各部門、各區域之間的限制,將航空應急救援納入整體應急管理體系中去,做好空中力量和地面力量的協同有效,空中更要做好空域、航線、地面各方面的保障,將航空應急救援的處置能力、使用領域進一步擴大。
設施共建,高效利用。航空應急救援通用航空的一類業務,有特殊性,也有通用性。通用部分可以實現集約利用。比如機場,要跟全國的民用機場布局規劃、各省市的通用機場布局規劃結合起來,避免重復建設。比如物資儲備,要在重點儲備庫附近建立直升機的起降點,以保證空中力量的通達。還有就是各省市也建立了多個專業化的應急救援中心,這也是要協同的一個方面,很多專業處置要靠這些基地,所以航空應急救援基地的選址和建設必須要跟這些專業基地協同起來、共同建設。這樣既能夠滿足應急要求,又能避免大規模重復建設,提高資源利用率。
先進適用,適度超前。飛機本身是個平臺,但是執行救援任務需要配備專業的任務設備。因此必須考慮任務性質配備具備執行重要任務的飛機改型,“適用”的才是最好。但基礎設施要適度超前,注重引進5G、遙感探測等新技術,對于實施航空救援有非常大的支持作用,救援方案將會更精準。無人機系統的應用將有效降低人員傷亡,突破陰雨和夜間的救援限制。還有VR技術,用于救援模擬訓練非常好。
培訓先行,綜合實訓。應急跟別的行業相比,培訓和演練特別重要。一個是因為當前我們國家專業救援人員嚴重不足,他們的技能需要長期的訓練來提升;另一個是演練能夠有效縮短應急時間,應急狀態下,時間就是生命。特別是訓練對于救援人員本身的安全也有很重要的意義。所以,提前建立區域應急的培訓體系,特別是綜合場景模擬演練非常重要,不亞于軍隊練兵。
產業托底,全面應對。打仗是打經濟,大的應急狀態也是打經濟。比如這次新冠疫情就特別明顯,儲備的物資永遠是有限的,而產業鏈上的供應能力就是物資儲備的底,F在全球都要到中國拉物資,為此出動了總統、軍用飛機。這次是防疫物資,是口罩、消毒液、呼吸機,下次會不是糧食、帳篷、藥品?所以在做區域規劃時適當在重要基地附近布局應急產業,包括救援設備、物資的生產能力,對于大規模、持久戰非常有意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