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18-09-06 13:21來源:今日民航IFLY 作者:中國直升機網
|
又如,澳大利亞的皇家飛行醫生, 成立之初就是一個非盈利性組織,有全職職工近978人,服務的重點是向農村和偏遠地區提供綜合性、移動式的醫療衛生服務,每年飛行里程超過260萬公里,救治超過14萬人次,覆蓋澳大利亞90%的國土,所提供服務均為免費。 皇家飛行醫生的資金來源主要是政府,其中,中央政府27%、地方政府48%、社會捐贈占15%,其他的一些特殊的個人服務合同僅占10%。該組織開展救援的費用每年約在600萬~700萬澳元,收入和支出基本持平,完全不以營利為目的。 除此之外,德國的直升機救護體系很發達,源于德國一直堅持推行強制性醫療保險制度,以社會健康保險為主(保險費用由雇員和雇主分別承擔8%)、商業保險為輔的醫療保險制度。在德國占據50%以上飛行任務的德國汽車協會(ADAC),是一家企業化運作、非盈利性、混合性的組織,擁有6531萬會員,是歐洲第一,世界第二大的汽車協會。該協會開展直升機醫療救護,主要是為了給其汽車會員提供更好的救援服務,也是非盈利性質。 我國未來的發展之路 航空醫療救護在我國還未普及,主要服務于高端客戶,還處于起步階段,2017年的飛行小時約在1300小時,比前幾年略有增長,行業規模小,仍在積蓄力量。 但我國航空醫療救護也有一些商業模式值得注意。如北京的999,通過近4年的穩打穩扎,在固定翼轉運領域奠定了堅實基礎;云南的一家企業,與當地醫院合作,通過醫院協調本地的客戶資源,建立當地網絡;上海金匯通過幾年的布局和網絡體系建設,實現了空中救援收入的提升,商業新模式初見曙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