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17-10-31 12:56來源:民航總局網(wǎng)站 作者:民航翻譯 點擊:次
|
To view this page ensure that Adobe Flash Player version 9.0.124 or greater is installed. A.5.2.5.3每圖辨認時間不應超過5 s。
A.5.2.5.4記錄時注明所用色覺檢查圖的版本名稱;結果判定應按所用版本的規(guī)定進行評定。遇有異議或難以判定時,受檢者可申請色覺儀器確認檢查。
A.5.2.5.5注意事項:色盲本保持整潔;不應給予受檢者任何暗示;對于認圖遲鈍者應根據(jù)辨認時間長短及誤差情況,結合其他版本檢查結果進行綜合判斷。
A.5.2.6 眼球運動
A.5.2.6.1角膜映光法:在受檢者正前方33 cm處置一燈光,囑注視之,觀察受檢者角膜反射點。
A.5.2.6.2交替遮蓋法:囑受檢者面對光亮處,兩眼注視遠處(5 m外)或近處(33 cm)目標。先觀察雙眼位置是否平衡,然后用一不透光的遮眼器或手掌反復交替遮斷左、右眼的視線,使受檢者兩眼沒有同時注視的機會,觀察在交替遮蓋的瞬間,眼球有無移動現(xiàn)象。
A.5.2.6.3遮蓋/去遮蓋法:遮蓋一眼,觀察對側眼在遮蓋的瞬間是否有眼球移動;去遮蓋時,觀察被遮眼的移動情況。
檢查時可先作雙眼交替遮蓋法,如果查出有眼位不正現(xiàn)象,再作遮蓋/去遮蓋法具體判斷是顯斜視還是隱斜視。
A.5.2.7 隱斜視
A.5.2.7.1應采用由三棱鏡和馬氏桿(Maddox)組合而成的隱斜計檢查。檢查應在暗室進行。
A.5.2.7.2距隱斜計6 m處應設置一個直徑為1 cm的點光源,其高度應與隱斜計目鏡同高。受檢者雙眼應通過隱斜計目視鏡向點光源注視。檢查者應將馬氏桿和旋轉三棱鏡放置在受檢者的非主視眼前,使受檢者觀察點光源和垂直/水平光線,囑受檢者旋轉三棱鏡的轉鈕,使光線正好與點光源重合,分別檢查受檢者的水平隱斜和垂直隱斜情況。檢查者讀取隱斜計刻度盤上數(shù)值并記錄之。
A.5.2.7.3隱斜檢查記錄方法應采用三棱鏡度“△”記載,先記錄內或外隱斜度數(shù),再記錄上隱斜度數(shù)。內(外)隱斜或上隱斜為0度時,應記錄內(外)0或上0,而不應省略不計。只有當兩者均為0值方可記錄為“正位”。
A.5.2.7.4注意事項如下:
a)檢查前應向受檢者詳細講解儀器操作方法及光點和光線的調整要求;
b)點光源應保持足夠亮度,點光源附近應無其他光源;
c)檢查時每隔 1 s在受檢者放置馬氏桿眼前干擾一次,使其僅能間歇地看到條狀光線,以干擾其融和作用,獲得準確的檢查結果;
d)檢查者觀察所得隱斜度數(shù)后,讓受檢者重復操作一次,并記錄兩次結果。檢查結果不穩(wěn)者,可重復檢查三次或休息 20 min后復查。必要時可將馬氏桿和三棱鏡分別放置在受檢者兩眼前交叉檢查。判定時,應以受檢者主視眼最多出現(xiàn)最高隱斜度數(shù)為依據(jù);
MH/T 7013—2017
e) 檢查結果難以判定時,可結合眼位、眼球運動以及同視機檢查綜合判定。
A.5.2.8 屈光檢查
A.5.2.8.1屈光檢查應采用檢影驗光法。
A.5.2.8.2采用檢影驗光法進行屈光檢查時,應在暗室進行,檢查距離應為1 m。
A.5.2.8.3應用“+”或“∟”符號記錄各軸向的實際屈光度,有斜軸散光時應用虛線標出軸向。
A.5.2.8.4試鏡:對于裸眼遠視力小于0.7且屈光度符合標準的受檢者,應根據(jù)驗光結果試戴鏡片,確認受檢者屈光度。
A.5.2.8.5注意事項如下:
a) 醫(yī)師可采用小瞳孔下電腦驗光進行初步屈光檢查,屈光度超出標準 0.75D及以上者,可終止受檢者進行其他檢查;屈光度在標準邊緣者,由兩名及以上醫(yī)師進行檢影以確定屈光度,必要時插片試鏡以核實檢影正確性;
b) 若因受檢者配戴角膜塑形鏡導致屈光狀態(tài)無法判定時,醫(yī)師應終止檢查。
A.6 耳鼻咽喉及口腔科
A.6.1 常規(guī)檢查項目
耳鼻咽喉及口腔科常規(guī)檢查項目應包括:
a) 病史搜集;
b) 一般檢查,包括:
1) 外耳、鼓膜;
2) 外鼻、鼻腔;
3) 咽喉部;
4) 口腔;
c) 功能檢查,包括:
1) 純音聽閾測定;
2) 耳氣壓功能檢查:耳聽診管檢查、捏鼻鼓氣檢查、聲導抗檢查(必要時);
3) 前庭功能檢查:旋轉雙重試驗檢查、眼震電圖等(必要時);
4) 鼻竇功能檢查:低頭體位引流檢查(必要時)、鼻竇 CT檢查(必要時);
5) 嗅覺檢查。
A.6.2 病史采集
應著重詢問有無暈車、暈船、暈機史;有無耳鳴、耳聾、眩暈以及反復鼻衄史,了解發(fā)生年齡、發(fā)作次數(shù)、程度、性質、有無明顯誘因。
A.6.3 檢查方法與結果評定
A.6.3.1 純音聽閾測定檢查
|